公平竞争、不会再有车队指令,赛季初的承诺言犹在耳,然而仅仅三个月后,言行反复的梅赛德斯奔驰车队就在亨格罗林赛道导演了一出丑陋的“让车闹剧”。上周 末的F1匈牙利站上,汉密尔顿在手握近一秒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却被车队要求为队友罗斯伯格让道。尽管英国人拒绝了这一提议,然而北京时间昨天,当他再度回 忆起当时的场景,脸上仍写满着不解与愤怒。由于事发于两位车手“内斗”的敏感时期,纵然车队高层百般辩解,也很难不让人怀疑,在这近乎赤裸的指令背后究竟 牵扯了车队多少的利益?
在年度冠军无虞的情况下,旗下两位车手的续约已成为摆在奔驰车队高层面前至为重要的课题。半个月前,罗斯伯格以一纸三 年合约留队,随后却陆续传出了汉密尔顿索要高价以及即将出走的传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英国人的座驾状况频出,《雅虎体育》认为,这是工作重心转移的后 果,车队的天平已在向罗斯伯格倾斜,至于原因恐怕已是不言而喻。
以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团队利益,这就是让车行为背后的潜在逻辑。作为雇佣关系 的弱势方,车手若非如汉密尔顿般声名显赫,则很难对车队有所拒绝,最终同时沦为“权力寻租”环节中的参与者与受害者。从早年的希尔,到后来的巴里切罗,在 F1运动的历史上,太多车手的职业生涯都始终处于“潜规则”的阴影之下。在忠实的车迷看来,这种行为本身不啻于欺骗与作弊,而车队指令则是任其滋生的温 床。然而,正如BBC赛车运动专家马丁·布伦德所言,“人们总希望F1运动能像乌托邦世界里那样公平,但车队的操控永远是比赛的一部分。是否有车队指令, 不过是形式的差别。”对于让车,国际汽联并非无动于衷,在其规则中曾明文规定车队不能有“任何干涉比赛的安排”,但却同时默认车队一、二号车手的存在。这 意味着,在策略与干涉间永远存在着灰色地带,而这或许才是使得让车行为滋生的真正原因。四年前法拉利车队的让车风波中,舒马赫就曾公开表示,“车队指令难 免,但为了比赛的观赏性不应该做得太过明显。”只是,即便伟大如“车王”却也忽略了一点,每一次让车行为所伤害的除了弱势的车手、无辜的车迷,还有F1运 动本身的推进与发展,尤其是在赛车运动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当下,而这也几乎是在所有竞技体育领域都难以避免的尴尬。
伦敦奥运会上,一度高居世界 第一的中国羽毛球队女双组合于洋/王晓理就曾为了在淘汰赛时避开队友而消极比赛,换来的则是温布利体育馆内6000名观众的嘘声,以及国际羽联取消比赛资 格的处罚。中国女羽试图消除争冠的悬念,却也因此让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大打折扣。纵观近年来的世界体坛,如此重磅的罚单却是少有。对于大多数运动而言,所谓 的欺骗与战略行为间并非泾渭分明,鉴定也并不容易。
即便是最爱渲染比赛中战斗气氛的NBA联盟,为了获得更靠前选秀签位而雪藏主力的“摆烂” 行为也并不鲜见。然而,当球迷们声讨“摆烂”行为的同时,却也会对已确定季后赛资格的强队为保存实力而选择主力轮休的行为鼓掌,但究其本质两者却并无明显 差别。或许,也正是因为世界上有着太多智者见智的灰色地带,才使得那些关于让车、让球的处罚往往只能停留在道德审判的阶段。
文汇报见习记者 谢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