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被不断搬下楼,但排练厅内乐手排练如常,为室内乐演出作准备。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昨天,6辆卡车先后从湖南路105号——上海交响乐团现址驶出,开往几条马路之外的复兴中路1380号。从25日开始,上海交响乐团将在这里翻开历史的新篇章。
搬迁工作从4月初就启动了,昨天进展到了最为重头的环节:6辆卡车中,4车是乐器,总共有87个乐器箱;两车是乐谱。
“再见,湖南路”,上交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而在上交新址门口,几位附近居民隔着矮矮的围墙朝里张望:“以后听音乐会倒是方便了。不知道门票贵不贵?”
15000份乐谱有了舒适的“家”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湖南路105号上海交响乐团现址。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乐谱的整理、装箱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乐队队长宋国强正在核对每一箱的内容和编号。从工部局时代至今,上交保存下来的正版乐谱大约有15000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乐谱是1921年从欧洲购进的瓦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搬进新厅,意味着它们将得到更好的安放,以及更好的使用。
“老驻地的保存条件太艰苦了,空调、抽风、抽湿都没有。很多老乐谱我们都不敢动,一动就裂了。”乐队副队长邝维平对记者表示。记者在现场看到,“贝九”乐谱已经出现了部分残缺,亟待修复。邝维平不久前刚刚参观过纽约爱乐乐团和洛杉矶交响乐团,他发现,因为保存完好,在那里很多老乐谱仍然在使用。“最大的价值在于参考,比如卡拉扬用过的乐谱,在演出相关曲目前就会被拿出来进行研究,他当时标注的弓法、指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有时听老唱片,也可以把相关的老乐谱拿出来比对。只有这样,老乐谱才不仅仅是古董,而是继续在发光。”
让宋国强和邝维平高兴的是,新厅不仅为乐谱专门辟出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保存间,比原先的面积大了四五倍,而且用了最好的恒温设备,密封架和消防设施也一应俱全。“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在乐谱方面的工作会更专业,范围也还会再扩大。”宋国强信心满满。
室内乐音乐会仍将一周一次
湖南路105号大门两侧的围墙上,还张贴着一周一次的室内乐音乐会的大幅海报。进门右手边二楼的排练厅里,仍然有琴声传出。6月27日,这里将举行最后一次室内乐音乐会。
这个目前上海唯一定期举办的公益性室内乐音乐会始于1984年,从1991年开始每周定期举办,参与者除了上交自己的演奏员之外,还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及重奏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优秀青年学子搭建演出平台,许多青年演奏家,比如秦川、黄蒙拉、王之炅、龚天鹏等,都从这里走向国际舞台。高质量的演出和四五十元的低票价,使得这一方小小的音乐天地成为沪上古典乐迷的聚集地。如今乐迷们最关心的就是:搬到“高大上”的新厅之后,室内乐音乐会还是每周举办吗?还会是亲民价吗?
“我已经打听过了,一周一次的室内乐音乐会不会中断。至于票价,我一向不担心。”乐迷王灏对记者说。王灏家住浦东,工作在杨浦,从2011年开始听上交的室内乐音乐会。以后会去新厅继续追室内乐吗?“一定会。以前在那个排练厅,其实效果不是很好。新厅有个小的室内乐厅,效果肯定更好,会吸引更多新乐迷。”
就在新厅对面,复兴中路1363弄,居民虞阿姨面对记者采访,没有掩饰自己对到新厅听音乐会的渴盼之情。“喜欢听音乐会的呀!以前孙子带我去上海音乐厅听过的。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乐团和音乐厅,真想进去看看。不过票价别太贵,50块钱以下的话,可以接受的。”
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
上海交响乐团搬迁史
1930年之前,南京路市政厅是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上交前身)的活动中心。此后,乐队曾经在福州路567号菜市场的四楼排练、办公达十余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经时任市长陈毅批准,乐团迁入延安中路陕西路的楼房内。1957年夏天,乐团迁入湖南路105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