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揭幕音乐会明晚在复兴中路1380号上演。这意味着,这座按照世界顶级标准设计和建造的音乐厅将正式启用。
在大幕拉开之前,我们不妨再做一些功课,看看明晚到底能听到些什么。
文格洛夫、陈其钢、郎朗组成黄金阵容
刚刚在今年夏季音乐节上有过精彩演出的俄罗斯小提琴家文格洛夫,明晚再度回到上海的舞台,首度挑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一部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梁祝》一直受到国外音乐家的青睐,此前最为人称道的版本来自犹太裔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文格洛夫将会如何演绎这部作品,令人期待。
作曲家陈其钢为上交音乐厅开幕创作的委约作品——交响前奏曲《京剧瞬间》,明晚也将揭开面纱。这部作品借鉴了京剧西皮声腔中的行弦及二黄过门的旋律,将铙钹、京剧大锣、小锣等传统打击乐器,镶嵌进管弦乐队,变幻出层次丰富的听感,尤其是高潮部分的辉煌音色,更是不同于他以往阳春白雪的诗性气质。当然,这部作品也对演奏提出了不少挑战,比如小提琴乐手需要改变通常的拉弓方式,尽可能贴着琴弦拉弓,才不会有“跳弓”的感觉,呈现出京胡特有的连绵的旋律。上交音乐总监余隆就说,从排练的情况来看,有一些乐手还需要慢慢适应。
郎朗将以上交2014/15音乐季驻团音乐家的身份,压轴明晚的音乐会,演奏其成名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1999年,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郎朗临危受命,顶替突然生病的钢琴家安德烈·瓦兹上场,就是以这首作品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15年后的今天,32岁的郎朗会有什么新的表现?
声学、建筑、隔音技术确保“黄金声音”
大牌只是决定演出质量的因素之一。要呈现一场完美的演出,音乐厅的硬件设施至关重要。欣赏音乐是艺术享受,而为艺术享受保驾护航的,则是技术。
上交音乐厅分为1200座的大音乐厅和400座的小音乐厅。两个音乐厅的观众席各有特色:大音乐厅采用葡萄园式结构,舞台在厅当中,观众席环绕舞台围成一圈;小音乐厅虽然是400座,但只有93个座位是固定席位,当音乐会需要较大的舞台空间时,其余300多个座位就可以掩藏到固定观众席下的空间里。
对于明晚即将到场的广大乐迷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在上交音乐厅,无论坐在观众席上哪个座位,都能听到同样饱满明亮的“黄金声音”。为了做到这一点,上交音乐厅在设计中,大到墙体、地板、天花板和反射板的用料,小到一把椅子甚至是椅子上的几片铜条,每一个细节都由建筑设计师矶崎新与声学设计师丰田泰久共同协商进行。红色的座椅内有乾坤,填充物的厚度和柔软度都有讲究,简单说来就是在吸音效果上与人体相似,这样不管座椅上有没有坐人,音乐听上去都是一样的,不然就没有办法在排练时判断正式演出的声乐效果。
上交音乐厅还是一个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因为地铁10号线从音乐厅下穿行而过,为了隔开由此带来的噪音,建筑人员在深达16米的地下结构上布满了钢筋水泥支墩,工人们如搭积木般把一只只黄黑色隔振器安放在水泥支墩上——小音乐厅底部60个水泥支墩共安放了94只隔振器,大音乐厅底部108个水泥支墩上共安放了204只隔振器,完全隔开地铁震动与噪音。这也使得上交新厅成为国内第一个完全浮在隔振器上的建筑。明天晚上,观众也将有机会通过一个专门通道,近距离看到这些如弹簧般支撑音乐厅并将噪音消解掉的隔振器。
文汇报记者 邵岭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