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9月,日本首都东京击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西班牙的马德里,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这也使得东京成为亚洲唯一一座两度举办夏奥会的城市。上一次是在1964年。
目前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还有6年时间,但各项筹备工作已陆续启动。借世乒赛在东京举办之机,本报邀请早稻田大学大门毅教授、东京大学清水刚副教授两位学者,从他们所研究的社会、经济及国际交流等领域出发,探讨再度举办奥运盛会对于东京和日本将有怎样的意义和挑战。
上野公园一片略显陈旧的棒球场边,挂在围网上带有2020年奥运会标识的横幅引来不少路人注目——“现在,日本亟需梦想的力量。”
在经历了“3·11”地震灾难与福岛核泄漏事件等连环打击后,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长期疲软的局面下,日本民众对于国家和未来的信心已降至低谷。
如何才能让人们重拾梦想?申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视为一条捷径。于是,就连形象大使的选择,也将为“圆梦”而生的哆啦A梦推向前台,期盼着能像打开它的神奇口袋那般,重新打开人们的梦想。
“的确,日本亟需东京奥运会这样一个不错的机会,去找回丢失已久的梦想。”早稻田大学大门毅教授认为,在现有局面下,提振民众信心已非常迫切。而清水刚副教授也表示:“在情况变得更糟糕前,是时候该改变人们的想法了。”
年轻一代冷漠迷茫
谈起东京奥运会,大门毅教授首先将画面拉回至1964年。“那是东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虽然国家非常贫穷,但人们依然怀揣着梦想,积极努力地工作。”对比过往,当下的社会形态和民众心态令他感到失望,“很遗憾,现在很多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丢失了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希望。人们不再关心彼此,不在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整个国家的氛围都有些消极。”
在大门毅看来,这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日本国民精神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全球体育盛会,或许是最能有效重塑人们精神面貌的方法。“奥运会就是追逐梦想的舞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相聚在一届盛会中,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展现出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精神,产生一种融合氛围,增进彼此间的尊重。这对于东道主而言,自然也是传递积极能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清水刚副教授同样认为,深陷低迷中的日本人,需要一些“好消息”来激发梦想与活力。“自20世纪初开始,日本人已对本国的经济失去了信心。随着近年来地震与核泄漏事件的相继发生,局面仍在进一步恶化。”他直言,“而有了申奥成功的好消息,至少未来几年间,每个日本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个梦想。这不仅对体育界,也会对日本的经济、文化带来复兴的动力。因此,奥运会对于改变人们观念的意义,与促进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责任能够点燃热情
“造梦”的同时,能够唤醒日本人热情的,还有身为奥运东道主的责任。在两位学者看来,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说实话,在申办的过程中,我个人更希望胜出的是伊斯坦布尔。和我一样,很多日本人也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喜好。然而,一旦世界选择了东京,选择了日本,这里的大多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有责任成为出色的东道主。”以亲身经历举例,大门毅教授给出自己的乐观预期,“届时,远道而来的客人会惊讶地看到,即便是场上劲敌,东道主也可以热情地为他们送上掌声。在这期间,不会有大的事故发生,当客人们(包括运动员、媒体和游客)离开日本时,一定能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好客。”
相比之下,清水刚副教授则更为理性地分析:“在申奥成功后,日本民众一方面尚未走出对国家失望的阴霾,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必须要在这项全球盛会中,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和国家对于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他表示,这就是为何奥运会又与其他体育赛事有所不同,“人们或许不知道田径世锦赛、柔道世锦赛,但所有人都很清楚,举办奥运会对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因此,我想大部分日本人会努力成为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组成部分。”
对于人们“有责任”的东道主意识,大门毅教授也希望政府和组委会能够更多地给予回报。“希望那些因地震和核泄漏无法回家的人们,能够通过奥运会的建设而重回家园。”他表示,像马拉松、火炬传递等线路更多地经过灾区,将更好地抚慰当地人们的心灵,“找回梦想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奥运会将成为很重要的一步。” 文汇报特派记者 谷苗东京5月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