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影迷,每次回香港还没到家就已经盘算好该看哪几部电影。最近这次算得疯狂,中午落机,下午和晚上连看三场,还不包括东航早班机上看的格鲁吉亚片子。近些年飞机上可找到一些非英语国家的佳作,常有意外惊喜。
四月到现在看的几部电影中,有两部片子很不错,而且题材很相似,都是讲大半身瘫痪的五六十岁“老男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故事。
先看了美国拍的 《闪亮人生》(The Upside),法国电影《触不可及》(Intouchables)的翻拍,故事换到了纽约。我没看过法国原版,不会有“新不如旧”的感觉。挺温馨、幽默,正能量满满。网上有影评说:“心理残疾的人遇到一个能感染你的人是幸运的,它把你从阴影中赶出来,晒得全身暖暖的。”
又有评论说:“伤残不是废人,每个人都有遗憾,人生不会完美,将心比心一定有人欣赏你。”
只是类似的励志题材好莱坞拍的真不少,剧情的发展也有了既定的套路,有人还从《闪亮人生》两位主角的一白一黑联想到了另一部新片《绿皮书》(Green Book)。两个小时的观影没给我带来多少意外,更谈不上冲击和感动。
电影讲述的故事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却始终让我感到不真实,因为瘫痪坐轮椅的是位富有的财经名人,剧中的每一情节都要靠大把美元才能实现。那么,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普通平民家庭甚或贫穷人家,还会有如此“闪亮人生”,还能一次次拍成电影赚足票房?没想到才过几天,一部名叫《沦落人》的香港电影给了我回答。
今天值得进影院认真一看的港产片实在有限,对《沦落人》我完全是慕名而去。四月中刚刚颁发的香港金像奖上这部电影成为“黑马”,夺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三个奖项,并且在这次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入选为“华语广角单元”上映。“豆瓣”评分8.3,四星半;香港媒体给了最高的六颗星,比同期上院线的《闪亮人生》高出两颗。
故事就发生在香港,“沦落人”既指黄秋生饰演的中年男子昌荣——他因从脚手架摔下而半身瘫痪,妻子也离他而去;也是指菲律宾女演员姬素·孔尚治饰演的Evelyn,她因婚姻不顺和家境困难无法实现追寻摄影艺术的梦想,不得不到香港当“菲佣”。陈小娟自编自导,首部大电影就能拍好这样的题材,真不简单。
香港影资深媒体人郑丹瑞在专栏中说:“漆黑的戏院里,我一边看一边感到十分激动……(这部)电影是如此的轻淡,你甚至可能会错过了,而这正是导演兼编剧陈小娟厉害之处。她在写一张淡淡的、似有还无的,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爱。”
《沦落人》主题讲追梦,影片中最关键的一句台词,是Evelyn对昌荣说:“你不可以选择你坐不坐轮椅,但你可以选择怎样坐上轮椅。”演昌荣儿子的黄定谦每次看这段戏“都会起鸡皮(疙瘩)”,令他体会到“虽然有很多事改变不了,但可选择如何面对”。但更能打动人的,是电影十分贴近社会现实。许多香港观众边看边擦眼泪,直到影片结束仍然不愿起身。
与《闪亮人生》里男主人的豪宅截然不同,香港的“沦落人”住的是最老的公屋,有四十年历史的九龙爱民村。香港公屋是政府专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廉租屋”,上世纪我姑姑三代五口之家,两个孩子已快读大学,住的新界公屋仅三十多平米大小,因线路限制还不能装冷气机,酷暑的日子尤其难过。大半身瘫痪的昌荣就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一天天熬日子,前来照料他的Evelyn则说“这不是家,是避难所”。
但这儿正是展现世情悲欢人生冷暖的舞台,也是许许多多平凡人追求梦想的起点,包括Evelyn这样的“宾妹”(香港人对菲佣的蔑称)。电影中男主角昌荣开始时很不把她放在眼里,一句“宾妹还有什么梦想”直刺人心,而她为此泪流满面又触动了他的良心,成为双方心灵沟通的开始。
影片通过Evelyn,又把我们带近香港一个特殊群体——菲佣。香港现在大概有二十万菲佣,另外还有来自印尼、泰国等地的女佣,已经形成自己的小社会和独特的次文化。在我看过的香港电影中,如《沦落人》般对菲佣做比较翔实而正面表现的,好像还是第一次。她们作为弱势者要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生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但每个人还是各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未必有多少能够实现。
《沦落人》的成功、动人和感染力,很大程度源自现实生活。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的 《何以为家》(Capernaum,香港译为《星仔打官司》),去年在戛纳获得评审团大奖,四月底会在中国内地公演。她最近到访上海时强调,她的每一部电影都聚焦沉重的社会现实,“我们还有许多能做”。如何去做?看了《沦落人》和她的《何以为家》,应该会有许多想法。
作者:曹景行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