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藏《卖油郎》说明书与张伟、祝淳翔编《唐大郎诗文选》
读张伟、祝淳翔编《唐大郎诗文选》。苏青1940年代在上海与张爱玲齐名,以唐大郎对新文学的浓厚兴趣,他的小报专栏文字不可能不写到苏青。此书中就有两篇与苏青有关。第一篇为《见一见张爱玲》中提到苏青。
第二篇专写苏青,题为《我说苏青》,发表在香港,时在1954年3月29日,刊于《大公报》,署名高唐。当时张爱玲已在香港,苏青仍留在上海,这就有向海外读者介绍苏青近况的意味在了。
唐大郎在文中透露,三年前(即1951年)为他所主编的《亦报》副刊向苏青约稿,苏青谢绝,因她正在学习俄文,拟学好俄文从事翻译。她告诉唐大郎:“我的《结婚十年》《浣锦集》这些作品,都曾一纸风行过的,到了现在,我也不妄自菲薄,因为这些东西,终究是自己的心血。在那时候我只能出产这样的货色,以后当然不能再错下去了。”在当时内地的大形势下,这可视为一种表态,唐大郎认为她这席话“倒也说得爽脆”。
苏青的俄文应该没有学好,也未见她翻译了什么俄苏作品。但是生活仍要继续,她参加了上海市文化局主办的戏曲编导学习班,开始改行从事地方戏曲越剧剧本的编写工作,毕竟她是宁波人,宁波与越剧的起源地嵊县很近,自可驾轻就熟。唐大郎此文写到了此事:
过了一年,在一个关于越剧的座谈会上遇到她,她那时已不叫苏青,也不叫冯和仪,她改名字叫冯允庄,正在尹桂芳领导的那个芳华剧团里担任编剧。去年卖座卖的很长久的《卖油郎》那个剧本,就是她的手笔。
很巧,手头正好有一份《卖油郎》说明书,可以以“书”为证。说明书正文共16页,封二,封三和封底是尹桂芳等三位主角的剧照。扉页印:“五幕八景十场民间故事剧”,“改编:冯允庄 导演:司徒阳”,“芳华越剧团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八日夜场起 演出于上海贵州路二三九号丽都大戏院”,接下来就是此剧《剧情》和《唱词选刊》。
《卖油郎》是苏青第一部独立改编的越剧,在《卖油郎》之前,她已与另一位青年编剧陈曼合作改编了《秋江》。《卖油郎》改编自古典话本小说名著《今古奇观》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一篇,分为 《劝妆》《被逐》《卖油》《酒楼》《访美》《受吐》《雪塘》《遇救》《订盟》《赎身》十场。剧本写北宋靖康年间,金兵陷汴梁,民女莘瑶琴逃难至临安,受骗沦落风尘;而她途中相识的秦钟到临安后也被坏人陷害,挑担卖油度日。一个偶然机会,两人重逢,从相识到相知,秦爱上了莘。他俩历经艰难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苏青的改编删除原作的繁枝冗节,进一步突出善良的底层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主线,再加唱词朗朗上口,颇有文采,上演后受到上海市民阶层观众的欢迎。
正如唐大郎所说的,“到了目下,她(即苏青)对这个工作,已经乐此不疲地成了她的专业了。”《卖油郎》之后,苏青又接连创作了 《屈原》《宝玉与黛玉》《李娃传》等越剧,均据古典或现代名著改编,也均受到好评。改编自郭沫若原作的越剧《屈原》还在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奖。苏青成为芳华越剧团的名编剧。若要研究苏青的文学创作历程,这一段是不可遗漏的。
作者:陈子善
编辑:谢娟
责任编辑: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