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晴。《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诗人但丁的代表作,一部长达14233行的伟大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神曲》中译本,先后有王维克、朱维基、田德望、黄国彬诸家,但最早的译本是钱稻孙的 《神曲一脔》。从标题即可明了此书系节译,尽管如此,毕竟开翻译《神曲》风气之先。
《神曲一脔》初刊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 《小说月报》1921年9月第12卷第9号,为 “檀德六百周年纪念”特别发表。1924年12月,商务印书馆又出版小说月报社编辑的《神曲一脔》单行本,署 “意大利檀德著 钱稻孙译诠”,列为 “小说月报社丛刊第十种”。翻译《神曲》的缘起,钱稻孙在译本前有简要说明:
十四年前,予随侍父母游意大利,每出必猎涉其故事神话,纵谈承欢。其时即读《神曲》原文,归国后,尝为试译其起首三曲。初译但欲达意,不顾辞藻韵调;惟于神话传说,则任意诠注,曼衍孳乳,不自范围,仍纵谈娱亲之志。近年屑屑于米盐,久置不续矣,今年适遇檀德六百周年,而予亦方人生半路。偶理旧稿,又改其第一三两曲为韵译,并原译第二曲而为此篇。一九二一年,译者识
在《神曲一脔》中,钱稻孙据意大利文翻译了这部长诗《地狱篇》第一、二、三曲。正如他自己所交代的,第一、三曲以离骚体译出,第二曲则以散文体译出。他在第一曲前又评介道:
尔时欧罗巴各国,咸崇腊丁文,几忘国各有文。意大利虽直传腊丁之统,而语言已颇变迁。作者始引当世之言入文,实开国文学之先导,无怪彼土之推崇此书也。迻译既多,疏释者考证者每多精密之编,而我中国则未之闻也。今试为翻译其词意,诠注其神话传说,以纵读乐,非敢矜著撰也。
这就揭橥了《神曲》的语言特色与它的文学价值同样影响深远,钱稻孙的眼光和翻译此书的用意已不待言。钱稻孙后以翻译日本古典文学享誉现当代文坛,但他首译《神曲》的功绩也不可没。
钱稻孙是钱玄同之侄,比鲁迅小六岁,又是教育部同事,与鲁迅颇多交往,鲁迅1912年至1929年日记中有关于他的许多记载。但《神曲一脔》单行本的出版,得到过鲁迅的帮助,至今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查《鲁迅日记》,1923年 9月19日云:“下午寄三弟信并钱稻孙译稿一本。”“译稿”即《神曲一脔》;“三弟”指周建人,当时正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10月13日云:“上午得三弟信,十日发,午后复。下午昙。寄钱稻孙信。”周建人来信一定与《神曲一脔》书稿有关。果然,钱稻孙接信后即拜访鲁迅,10月 15日,“上午钱稻孙来,赠以《桃色的云》《呐喊》各一册。”到了10月22日,鲁迅下午“得三弟信,十九日发,附卖稿契约一纸,即以转寄钱稻孙。”这无疑是《神曲一脔》的出版合同了。10月26日,鲁迅晚“得钱稻孙信”;27日 “寄三弟信”。也就是说,鲁迅收到钱稻孙签署的《神曲一脔》出版合同后即转寄周建人,从而顺利完成了此书的出版准备工作。
由此可知《神曲一脔》单行本能够问世,与鲁迅的力荐分不开。早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就提到但丁,到了晚年,鲁迅仍“敬服”但丁为“伟大的文学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鲁迅致力于俄苏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这固然不错,但鲁迅同样关心《神曲》这样的欧洲文学名著的翻译出版,也是不能忽略的。
作者:陈子善 编辑:安迪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