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定平
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写到他小时的塾师领着众学生诵读国文的场面:先是学生们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人声鼎沸———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先生)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大概唯有吟诵,才开发得出这么一番热闹场景吧。我自己也有关于国文吟诵的美好记忆和有趣活动。家父剑夫先生就喜欢吟诵,而且是湖南常德乡音,常常在我睡眼惺忪的时候响起。我自己也学过吟诵,是跟着当年燕平小学的汪如玉老师,用上海话吟而诵之的。还记得其中一篇是 《五人墓碑记》:“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念到最后十二个字进入高潮,前八字四字一顿,短促有力,后面的“亦曷故哉?”就高昂腾飞,作袅袅之腔,还须辅以摇头摆尾之态。怪就怪在咬字吐音全是上海话的“文读”,又叫做“读书音”或“文言音”,跟现在街头巷尾讲的“上海闲话”不同,更雅更文。但是,国文吟诵并不是诗人的长歌。在希腊,我也听过荷马史诗的吟诵,每个单词都附加了声调,却还是像歌曲。歌唱是声的演奏,国文吟诵是韵的和鸣,独步全球。
于是,这就又让我想到了一桩大事。中华是特别重视“文”的民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鬼神也崇尚国字国文。且看从前的读书人,不就是一辈子诵读国文,而成为各色各等人物的么? 凡是历代的博学鸿儒、大师耆宿,不也都是这么吟诵着国文而一路养成的吗? 才高八斗的子建,轶尘绝世的坡仙,文理兼通的张衡、沈括,乃至史学家、阴阳学家、道学家、医药学家、农学家、兵家,地理学家直到数学家等等,都是在国文的诵读声中孕育出来的吧。另外,无论四书五经,不管经史子集,可说全都是国文的正身或变体或余韵吧。中国儒家提倡道德领先的“修齐治平”和“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教育的全过程,都是国文做支撑着的骨架和贯通着的血液的吧。
那么,国文里面究竟包蕴着怎样的营养素、维他命呢?
我认为,国文起到了启动、发动、带动、推动其他学科、其他智慧使之蔚然成林的大作用。正因为有了国文教育,我国古代全部知识分子才能从此处出发,经过吟诵苦读,到达各种学问的彼岸。所谓“十年寒窗”,其实就是十年国文的苦吟。“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的,不但是诗人,更多的是莘莘学子。但苦吟的投入是苦,产出却是甜的。君不见,从国文出发,学子们培养了道德情操,学通了学问见识,陶冶了风仪性情,懂得了治国道理,最后走上了为国为民的奉献之路。
我觉得,国文可以稳稳地坐上“立身之本,众学之源,诸艺之根”的那把交椅!
东汉王充不算文学家,自小就是好读书但不求甚解的,他的 《订鬼》 却入选了语文课本。请读读他的文句:“二者用精至矣!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文辞何等简洁,逻辑多么精妙!
读古代司法官的判词,亦是有趣得很。其中有些人并非古文家,国文程度却是极高的。比如,清末满臣端午桥判一名悍妇而又红杏出墙的,词曰:“审得王李氏泼辣成性,屡施狮吼之威;王松林姑息养奸,不耻头巾之绿”云云,写得好!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情:我国古代算得上人物的都可说是文章家,都是先就把国文学好了的;反过来说,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成就了其他的学问或事业……
现当代名家也是如此。我本人学理科出身,想举出我所认得的两位科学大师。早年有一阵搞中文信息处理,跟钱伟长先生熟识,还去北京清华园钱老家里拜访过。钱老认我为本家,跟我讲他小时国文很好、报考清华文科的经历。一时兴起,竟背诵起他的应考的得意作文 《梦游清华园》 来。
再说华罗庚先生。早年在北大数学系经常听华老演讲,风趣深刻而富挑战性。他写过一些深入浅出的数学科普,脍炙人口。他晚年搞优选法,写了小册子 《优选法平话》,至今还记得开首一句就很生动撩人:“想泡杯茶喝!”随后很自然引出了拿茶叶、洗茶杯、煮茶壶等等事情的先后顺序,怎么安排才能优化,真引人入“优”。说起华老的国文,恐怕是大有根底的,这里想提起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一位老一代的翻译家,中文也了得。所以,华老还会对对子。1953年间华老和几位科学家一起出国考察,其中有钱三强和赵九章两位。华老一时兴起,就根据两人名字吟出了一副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被誉为绝对! 这对子可同苏轼对出的“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相媲美,都是巧对。
说到底,国文就像人体的一种器官,是“长”在人类自己身上心上的,又是人所随身携带的一种“特异功能”,也没有文理之分。国文确切地说是大脑神经元的体操节目。您把语文体操练得越好,大脑体格就越棒,您就越会思维,您的大脑也就越聪慧了,也能学好打遍天下的数理化! 说国文是大脑体操,关键是国文操练了、加强了大脑的三大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有了这三大武器,学习其他科目当然就会大有好处,这是天经地义的。
国文,正像 《天方夜谭》 那声“芝麻! 开门”口诀一样,能指引莘莘学子入宝山而绝不空手而回。
日本科学家、东北大学的川岛隆太教授研究大脑与创造的关系,做了大量实验,得出了一些饶有趣味的结论。他测定的大脑图像显示:大脑在默读时会相当活跃,而在朗读时就迅猛激烈起来。这就说明了默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看书,能促进大脑体操,而吟诵却功勋更加卓越。想起来也理应如此。吟诵一举调动了嘴巴、舌头、牙齿、耳朵等器官,还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应,是一种全息信息处理,从各方面、多角度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于是使之加倍活跃和健全起来。根据这些观察,川岛教授认为“朗读书本”即吟诵能够创造“创造力”,甚至能够培养出天才来。我根据自己读书做事的体会,认为博览群书能够培养自己的“通感”能力,而这种本领也许是智慧之源,创新之母。
总而言之,我觉得国文实在是国人的立身之本,众学之源,诸艺之根!
我想大声疾呼:举国应该给予国文无比崇高的尊位,而且,绝对不仅仅是中小学生!
学好国文,打开国文之门,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会向着您奔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