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园一景
王则柯
去年5月中访问浙江大学以后,我从杭州弯到上海看望学生和朋友。那天白天流连共青森林公园,晚上与几位我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毕业的同学在新天地相聚。孙超同学不仅给大家带来小礼物,还告诉大家说谢迎同学近期会回来看看,届时他们“92国贸”班同学会有一些聚会。我马上嘱咐他,千万别把我拉下。
说起1992年入学的92国贸,其实在他们本科的四年,我只给他们上过一门一个学期的课,课堂以外,好像完全没有过其他有形的交往。可是,就这样一个与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班级,却是我念兹在兹的一个班,因为就课堂教学的体验而言,他们是最让我感到心心相印的一班同学。
之所以课堂外几无交往,首先是因为我崇尚“课堂之内就已成功”的教学。我上的这门课,叫做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在第一课,我会告诉学生我不鼓励预习。我给他们说,最有效率的学习,是课堂上即时就能掌握和领会的学习。具体到课程结束时的考前复习,我建议首先翻阅课程参考书的插图,如果主要插图一看到就已经明白,说明你已经掌握得很不错了。要是有哪一幅重要插图一眼看下去不得要领,那么就阅读插图的小字体说明,阅读以后明白了,也大体可以放心了。如果读了重要插图的说明文字还是不得要领,那才需要花时间阅读体会插图的上下正文。
在这门课,我一定会讲“吃饼领赏实验”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学生理解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选择这些核心概念,很有帮助。
故事是这样的:教授知会学生,中午下课以后欢迎他们作为自愿者到他那里参加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学生进入实验室,在半个小时之内,能够吃下去几块比萨饼,就可以获得同等数量美元的奖励,饮料管够。大学生嘛,什么事情不肯做? 何况是有饼吃还有零钱拿的好事。于是很多同学都参加。
我的问题是:假定你是一位自愿参加实验的同学,你满意程度的“无差异曲线”会是什么样子? 为了统一起见,我们规定横轴表示你半个小时内吃下去的比萨饼的数量,纵轴是你完成实验时奖励给你的美元数目。规则是吃下去多少比萨饼奖多少美元。注意比萨饼不能带走,那半个钟头吃下去了的才算数。请大家把自己的无差异曲线图的大概样子画画看,再画出你会在哪里退出这个实验。这道题很有难度,不仅考验你对无差异曲线的领会,而且考察你对于“消费者选择”这个中心议题的悟性。(抱歉这段里面的“无差异曲线”对于普通读者太专业了,但是跳过这段不会妨碍你领会故事本身。不过,万一有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却对这段文字颇有体会,倒可以说明你对现代经济学很有悟性,欢迎来信与我交流。)
记得当我说到“大学生嘛,什么事情不肯做”,全班爆发哄堂大笑。这几秒钟的哄堂大笑,是我整个教师生涯最珍贵的瞬间,让我有一种调皮可爱的孩子遇到宽厚知心兄长的感觉,很受鼓舞。
话说国家教委1988年批准在中山大学之下成立岭南学院之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作为我们的名誉院长,建议以美国赫舒雷弗教授的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为主要参考书,给学经济的同学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主讲的任务落在我身上。不料成功地讲了头一次以后,风云突变,这门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课程,被肤浅得多但是每讲一章都要批判一下以示划清界限的所谓“西方经济学”课取代了。后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十四大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环境本来已经好转,但是因为主讲“西方经济学”的老师位高权重,小局面变化还是缓慢。
后来又能够比较认真地局部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天时地利就属于“92国贸”了。他们专业的全称是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采用美国的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给他们上课,容易说得过去。我的态度,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否用功,悉听尊便。但是这个班的同学非常优秀,他们热情很高,学得很好。时至今天,他们还津津乐道当初用的是原版美国教材,板书和考试也全部英文。当我去年加入他们的微信群聊,一位未能即时过来参加聚会的同学马上向我问好说:“从您的课上第一次感觉经济学可以如此有趣,我受益匪浅。”另一位同学写道:“很高兴微信重遇,惭愧的是把您当年传授的知识都忘掉了,可能潜移默化了吧[微笑][尴尬]。”其实,修课以后能够潜移默化,是很高的境界。
记得这门课是在第一教学楼的一个不大的阶梯教室上的,谢迎同学总是坐在第一排的当中。她性格爽朗,不吝言笑,所以教学效果如何,看她的反应就可以随时掂量。她学得很好。如果哪一次课她没有来,我也马上知道。聊到这里,她问我难道上课还点名,我说大学的教学如果还要点名的话,那也太掉价了。学生偶尔没来上课,一定有别的要紧的事情。事实上,她偶尔没来并不影响我的情绪,因为整个班的反应总是很好。
不久,这门课成了岭南学院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我的老师江泽涵教授曾经告诫我们,读书不要“得意忘形”。从学理上讲,微观经济学一些教材和一些教学之所以未尽如人意,就在于尚未得意已经忘形。这里,我借用“得意忘形”之“意”,指微观经济学的公式、方程及其演算,借用“得意忘形”之“形”,指经济曲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在我看来,微观经济学模型主要的理论脉络,可以说都是几何的,但是要实现为细致的数量关系,就变成公式、方程及其演算。许多微观经济学学得好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几何关系把握好了,数量关系容易自己推导出来;相反,老是盯着公式和方程,头脑里没有几何,最终数量关系也不好把握。联想到一些自称“高级”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成一黑板接一黑板的数学公式,本来非常有趣的课程,由于这样的教学而变得索然无味,真是败坏微观经济学的名声。
公式和方程背得再熟,考试过后多半还是烟消云散;相反,几何关系掌握以后,就不容易忘记。“几何地”学好微观经济学,就像学会游泳一样,尽管几年不练以后可能游得不那么快了,但是跳下水里总还是能游,学会了的游泳是忘记不了的。
2000年入学的欧瑞秋同学,这门课学得很好,而且对我的上述理念非常认同。有感于许多同学渴望有助于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读物,则柯在行将退休之际,和欧瑞秋合作,撰写了 《图解微观经济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对于学生和读者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很有帮助。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只把微观经济学中我们认为最要紧的“筋骨”,勾勒出来,与读者切磋探讨。筋骨强健,羽翼就丰满,学子就可以在现代经济学的天地翱翔。
因为92国贸有两个同学在这门课拿了100分,空前绝后,于是有同学问我,难道这门课他们两位学得比欧瑞秋还好? 我说不能这样比,因为考试设计不一样。92国贸的同学之所以有机会得到100分,是因为考试之前,我就预先申明,他们这一班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成绩,只看期末考试的卷面得分。十个题目都做得无懈可击,那就要兑现满分,不能说话不算数。其中一位100分同学,叫庞良,一直到考试以后回来听我讲评,我才认得他,这固然因为我脸盲,也因为他在课堂非常低调。不过同学们对两位100分同学都心悦诚服,还向我说道平常喜欢向他们请教。庞良同学壮实黝黑,爱穿短裤,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
说到 《图解微观经济学》,我们把它献给邹至庄教授和夫人邹陈国瑞女士。欧瑞秋同学是这本书的第一作者,我是第二作者。与自己指导的学生一起写书,凡是学生按照我的提纲写下来基本上不需要我再大修的,我都安排学生为第一作者。这是我的规矩。
因为这次谢迎回来大家聚会,有同学甚至把他们本科时候的一些老照片发到聊群上来,其中许珊同学双手圈着班主任杨老师手臂的那张老照片,很有感染力。杨老师是我非常佩服的年轻同事,我不会嫉妒他,何况本科时期课堂以外,我与这班同学几无交往。他们本科毕业以后,我与他们的当然已经是课外的交往,才多了一点,比如与谢迎、乌剑军、项翀、曾帆等同学。现在想想,当年如果我能够和他们一起玩,有同学这样抓住我的手拍照,我恐怕会感动得晕过去。
在岭南学院教书那么多年,我为之付出心血最多的,是98双学位班同学和00级全体同学。特别是00级,他们是珠海校区的头一届,没有师兄师姐,仿佛在那里读“高四”,可是他们非常棒,很有主人翁精神。我也总是在上课前一天的中午,就来到珠海校区,与有兴趣的同学散步、聊天、爬山,在铺满松针的林中空地联欢,每个人都要出节目。总之,92以后的其他各级,我都投入很多,至少是在课堂以外,还有各种有形的交往。
究竟是无为而治好,还是热情地强势介入好,恐怕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是回想起来,92国贸课堂上那几秒钟会心的哄堂大笑,还真是很有一点“第一推动”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