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上午,阳光轻松地落在灰色的墙壁上,这是一幢典型教堂建筑,那里每一块砖,都是神秘圣洁的。砖房,砖墙上刷着白色涂料,拱门上是蓝色的,还有护廊,楼前的庭院栽花种草和树木,错落有致。我闻到了庭院里湿润的芳香。很难想象当年的硝烟和严峻。院落里的树很苍郁,挺拔,刚强,还有令人内省的气息。与之形成落差的,是墙壁里挂着蛛网,有几只蝙蝠吱吱尖叫着飞过去了。房檐下一闪一闪的是蝙蝠的影子。这里的风景深奥无比。极有韵味,极为独特。
教堂位于唐山市路北区五家庄街3号,抗震救灾感恩摄影展就在此举行。
我仿佛走进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多少往事沉埋在历史烽烟里,又有多少记忆泛上人们心头。我没有经历过去的历史——唐山大地震。紧张的参观,没有怀想,但可以冥思。我走到图片前,静了静心。灾难中的故事,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让人心动,渐渐化为梦中。
不用多说,唐山大地震惨烈的独特性显而易见。这段历史的奇境,引导我们破译越来越清晰的人间谜语。灾难过去近40年了,在这循环往复的时间迷宫里,我们获得记忆,获得对灾难的警觉,获得救灾中的精神营养。纵横交织的思绪,在早晨的光线中显得格外神秘。这种神秘令人无法驾驭。心底的共鸣,让参观现场充满了敬仰和温暖的气氛。我在想,唐山大地震中英雄们的壮举与唐山的历史有无必然的渊源呢?
唐山开滦煤矿的英雄李玉林,当年去北京报信,他的残破汽车就是从基督教堂的废墟出发的。
黎明,鸽群飞起,宏伟的钟声响起了,我们闪回39年前的唐山。
李玉林,曹国成,崔志亮……唐山人不会忘记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在自己亲人生死未卜、身心俱伤的情况下,飞赴京城报信,为党中央做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抢救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他们是唐山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李玉林飞车进京报震情,成为一段传奇。震后30年内,他接受了国内外五百多位记者采访。声如洪钟、性格豪放的李玉林,做过九百多场报告。英雄不问来路,像他这样来自普通人的英雄最真实。人生总有遇到抉择的时候,李玉林的抉择需要勇敢和智慧。可李玉林每次都在为一件事而深深自责。他含着热泪对笔者说:“唉!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独独没有想起提醒救灾部队带吊车、带大型工具。那样会救出更多的人。”李玉林的老伴说,这个问题整整折磨了李玉林30年。
李玉林严肃地说:“算大儿子在内,我家里老老少少死了14口。当时亲戚不理解我,埋怨我。可我坚信,他们冷静后总会明白,人不能自私自利,那时大家想的都是集体利益,不光我一个人这样。司机小崔,当时开车就经过自己家的家门,却毫不迟疑地开过去了。从北京回来,他才知道妻子和不满8个月的孩子震亡了!”
1996年,美国记者珍妮采访李玉林。珍妮问:“我不明白,你们不是政府官员,不是一方首领,也不从事与地震相关的工作,就是普通的矿工,怎么就想到而且能够去见国家总理报告此事呢?”
李玉林坚定地说:“我们几个人都是共产党员,有困难时应该挺身而出。我们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这百万灾民。而中央领导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时刻关心咱老百姓的安危,他和我们普通党员是同志关系,有什么不能见的呢!”
正是李玉林给唐山人民抢回了宝贵的时间。巡视在太空的外国卫星在发回“唐山已毁灭”的图像后,马上注意到震后的几天里,在贴近中国心脏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绵延百里,由汽车组成的长龙,扬起一路烟尘;几千对车灯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巨大的火龙在暗夜游动。从东北,从西南,从西北,各路大军从三个不同方向朝一个地方汇集——唐山!
灾情就是命令。蓟县大桥坍塌,北京军区部队改走机耕道,一昼夜急行军到达唐山。沈阳军区的部队在滦河大桥受阻,他们干脆冒着危险从尚未毁坏的铁路桥上通过。有的部队甚至泅渡过河。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为抵御自然灾害,动用兵力、装备最多的军事行动之一。国务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中央军委调集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等部队,14万余名官兵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情到深处便为痛。每年的清明节唐山人对亲人祭奠时,李玉林却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闭门不出,闭口不谈。李玉林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是满脸泪水,十分悲痛,他家一夜之间失去了包括父母、儿子在内的14位亲人。而正是在亲人生死未卜的时刻,他置个人小家于不顾,与三名矿友一起飞车进京,第一时间把灾情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瞬间的生死抉择,他对家人是有愧的,但对于唐山是有功的。
39年过去了,李玉林用“有滋有味”来形容他的晚年生活。老两口儿吃着粗茶淡饭,相濡以沫,过着悠闲的生活,3个幸存下来的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说,每天早上睁开双眼,看到窗外的第一缕阳光,就会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宁静的幸福感。“我还活着,健健康康地活着,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才能感觉到。唐山大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英模,他们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39年后仍让人为之慨叹。陡河电站值班班长郑荣祥,冒着余震危险,摸黑进入厂房打开排气阀,从而避免了发电机爆炸。后又组织救人,等他回家后才发现父母、妻子和孩子一家六口人全部遇难了。绞车司机吴显东,右手被砸伤仍全力抓住闸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因为他知道,绞车无人操纵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开滦井下炸药库保管员张勇,在工友们向地面撤退时,他担心炸药出危险独自坚守岗位,最后被上涨的地下水吞没。
英雄的故事说不完。
我走到教堂的走廊上,遥望晴朗的天空。云朵密集,多么亲密,相互鼓励,相互取暖,相互芬芳。为了生命找到意义,就成了一个圣洁的梦。
今天的人也许忘记了,但是,匆匆流淌的大江记得,院中的树和花草记得。我们从院中的花身上体味到了花的奇美,那不是应该享受的美,而是历史的风景对我们最大的恩赐。其实我想,看不见的风景才深奥无比。天有阴晴,生命也有止境。在通往理想彼岸的小楼上,需要我驻足忘情。
我仿佛听见了歌声,好似抗震英雄的歌声,几句简单的吟唱,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翘首遥望。人们随声而歌,为抗震英雄而讴歌。
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高的地方。重温往昔,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在大震中最危难的时候,英雄们挺身而出。
我回想所有落在房顶和路上的阳光。我蓦然发现,这种阳光有罕见的纯粹性,才使这一切具有某种无从想象的丰富和华贵。唐山大地震让我想到了一种奇迹。人不要把英勇和高尚隐藏,生命需要自然的芬芳,更需要激越的力量。夜晚来临了,我发现这座城市上空竟然出现了一片年轻的星群,我惊讶于它们绽放的光芒。思维和月色融为一体。暗黑的云层里终于流下了泪。存在是靠不停的希望与等候拼接维系的结果。我们已渐渐不再满足此岸的诉说,而更看重彼岸的遥想。
人在信仰中成熟了,强大了。成为自信从容、旁若无人的精神巨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逝去的方向,文化和精神的痕迹是清晰的,隐藏在滚滚远去的波涛里。
今天,从表面看,大地震以后唐山没有新故事了,其实,今天的唐山人面临重重困扰而不绝望,因为我们找到了共同信奉的精神。一个人在孤单无望的时刻,总是无声地流泪。这是符合人性的。对爱,对一个约定,对一个信念,对人生最重要东西的背弃,会伤及灵魂,让人几度绝望。但是,以简单应对复杂的思考也许能带我们走向顶峰。我们有时候真的不懂,智者就在焦虑中衰老。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传来的一种挚爱和不屈的声音,自强与自信,令人倍加珍惜。
人要面对无数的隐秘,随着日月的增长,这种隐秘又成倍地增加了。我知道生命由丰美走向了凋零。为了掩饰不安,我一遍一遍地重复心底的歌。歌声不仅能安慰,还能感动,还能呼唤。我体会一种沉重近乎于煎熬的感觉。煎熬过后,我们的心灵会更加洁净。这样需要一份不同寻常的宁静,让人愿意倾听。
今天的生活,有孤单的煎熬和对未来的茫然。我再也无力像往昔那样顽皮。我感到一颗心在加速跳动。历史的花悄悄谢了,像自身丧尽的青春。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那个问题始终追问着我们。我头脑一片混沌,而且伴以阵阵剧痛。一个人在孤单无望的时候,对人生的来路与归途才有深刻洞察。长久以来我都疲于奔命,几乎没有时间回望自己的灵魂。这一切我终会探究个清楚。人们得以生存,但是人们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我发出长长叹息:告别灾难,珍惜眼前的一切吧!这叹息真是很美的声音。此刻,我有一种难言的羞愧和感激。
一只燕子凌空而起,追随着纯洁的白云,在我的头顶上空盘旋。如果我们肯等待,在燕子呢喃声中,那些漂浮不定的云彩会聚拢过来。这不是我幻想的那种美,是一种苍凉悲壮的美。
今天的唐山城啊,威严中透着温情,魅力无穷,这里有无从想象的丰富和华贵。人不要把高尚隐藏,生命需要自然的芬芳——唐山,钟声响起了,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坚韧,情感更加深厚。
文/关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