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期性时间到线性时间
周期性时间指早期人类提出的第一个时间概念。在敏锐地观察自然界之后,这种时间观念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其实事实上,在自然界,一切皆有轮回。例如,地球公转要一年,自转要一天。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正因如此,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冬去春来,每年循环往复——基本都是如此。我们再说水循环。春天高山冰雪融化,化为河流溪水;随即汇入大河最终奔流入海。然后,由于日晒、海水蒸发,回到初始的云——这些,受到风的推动,高山的阻断,从而化为雨雪。自此,循环往复。
主要是东方文化提出了周期性时间的哲学。在美洲大陆文化中,也有周期性时间的概念;大体上所有多神崇拜的文化也都与此观念相关。
在原始文明中,周期性时间来自于人与自然的深度交往,甚至决定了全部或者完整的概念。德波认为:“在牧民的经验里,周期性时间居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在旅途的每时每刻都遇到同样的情景。”另一方面,黑格尔指出,牧民的游荡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它被限制在同一块土地。在所以的长时间里,这种观念主导者有永恒回归的想法——那种甚至和自己同一精神重新开始。在第一场循环中出现了虚构时间,特点就是时间性价值的缺失。这在早期原始人类中是一个不变的特征。数百年后会出现一种更大的结构,一个关键的元素就是农业和神秘主义的发展。在这样的谜团下,自然被神圣化,这就催生了神话。这就是第一波伟大的文化。埃及人和玛雅人之后,就是被自然和幻想的时代标记的历史。这里,日历变得至关重要。
印度教概念中出现了转世。这回应了一个需求,推动着人民去检测、去体验一切他梦想的期盼的,伴随着难以计数的生命和各种环境,直到他自己伪造一个更深刻、更进化的现实。这样的概念似乎把一个人看做一个在各种大事件和文明中穿行,把时间看作是在脚下流淌的东西,为了他在生命中经历的或者别人生命中经历的来达到对人内在的永恒的理解。——在日常个人生活中,我们并非只是在衣服里的我们。你们在场的许多人或许知道,在中国有个类似的概念。我们指的是和玛雅人类似,在概念上很巧合地类似。
通过“大事件”,过去的巴比伦人后来的希腊人在时间的周期性概念里划分了一种转折。对于希腊人,变化和永恒的观念收着文化往来的影响——主要是在现在的Kabbalah卡巴拉(犹太教神秘主义体系)和犹太人综合的发展。然而,直到基督教的出现,犹太人的“线性时间”观念才异军突起,变成西方社会以及进化的根基。对许多作家来说,现代的衰落——或者后现代的上升(这依靠这种趋势)——也包括西方“线性时间”的结束。有作者认为“周期性时间”也是基督教的一个特征,直至“在时代的末尾,上帝亲手为人类创建了一个黄金年代或者新的伊甸园”。
在马普利人看来,时间不是单向地由过去到未来,而是双向的。未来被认为藏在我们身后,过去就在我们面前,反之亦然。这种土著人目前生活在一个自然及其文化不断循环的世界里。马普利民族的春节“WeTripantu”就是一种自然的重生,年末就是新生伊始,而不是年份的累积。这种原住民的世界是一种鲜活的网络,通过这个网,能量时时刻刻都在流转,信息亦是如此;在原住民心中,万事万物相互关联,没有例外。
在古埃及,时间不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有序阶梯,而是一种双重现象:周期性的重复和永恒的持久。
从线性时间到无为时间
现代,时间概念因不同社会文化环境而异。首先,我们能够把它定义为一种物理维度,代表这状态的延程,也是一种决定性的阶段,行为被执行或者事件的推开。然而,当我们想到世界上时光的流逝这样的概念是有关的。文学会是给世界展现现代的东西。作家们像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或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奥兰多》中曾期待国际化大都市的快节奏,这种永恒变得短暂,时间也飞速流逝,比任何国家任何小的、内地的城市都要快。
苏比里断言:“时间于我们就是发生:现在正在成为过去,也朝着未来奔跑;时间是,一种发生,有三部曲:——现在、过去和未来。”他的看法,来自于哲学的土壤,是一种时间表,一种象征性的线,在consecutio tempore——这是我们感知时间的方法。但是T.S.艾略特在四重奏中认为“现在和过去、所有的时间都永恒地表示现在/所有时间都是无可救药的。”因此,他打破了众所周知的时间线,而给我们展现另一种可能:时间本身,不存在。过去和现在都活在当下,这里,现在。已经发生的,因为我能记得、我更新了它,让它处于当下。这也发生在我所能遇见的未来,我记录它,把它带到现在。因此,时间是一种抽象,本身不存在。它是一个原理。
作为一种当代新的语篇的结果,我们从线性时间前进至碎片化时间。当他们想要讲述一个故事时,这些语篇提供了新的视野。博尔赫斯的《死亡和指南针》,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或者胡利奥·科塔萨尔的短篇故事集,是后现代碎片化非常清晰的样品——包括言论、空间和时间。
因此,我们认为文学展示并加速了这些在现实中的进程,当今则借助于新型讲述方式的电影形式。
现在我一念出时间,它就变为过去式。从当下预计未来。从未来再回到现在。
作者简介
恩里克·索利纳斯(Enrique Solinas),阿根廷诗人、小说家,1969年7月11日出生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他是艺术和交流学教授,艺术学士,还是两家研究机构成员,一家研究阿根廷和拉丁美洲文学,另一家研究文学和神秘论。迄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死亡及对话》(2007年)和六部诗集,完成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天堂的鸟》。此外,由于上海一直是他憧憬的城市,所以正在构思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
恩里克·索利纳斯 [阿根廷]杜海燕(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