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雪晴后的月夜,冷冷的银光洒遍大森林。
啵啵啵……啵啵啵……耳机里的信号声越来越强烈,表明大熊猫“貔貔”离观察点“4X”越来越近了。张和民不由得拉开帐篷拉链,月光带着刺骨的寒气猛泻进来,小帐篷像一下子沉入了冰海。
随着箭竹林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戴着无线电颈圈的“貔貔”果然大摇大摆钻了出来,月光下一身皮毛熠熠生辉。它来干什么呢?“4X”观察点的小帐篷搭在树上,至少给值班人心理上一种安全感。还不等张和民多猜测,“貔貔”直奔帐篷下,呼呼地抽动着鼻子,准确无误地把一锅饭叼走,一屁股坐在对面冷杉树下。只听得一阵吧啦吧啦的咀嚼声,片刻间一锅米饭便被吃个精光——在冰雪中觅食箭竹,是件挺费力的事,“貔貔”凭灵敏的嗅觉找到了一锅米饭,当然就“笑纳”了。
但是“貔貔”一下子吃掉的可是张和民和同伴三天的饭。为了不耽搁每15分钟一次的纪录,张和民和他的同伴,不敢离开“4X”半步,只能靠饼干熬过了饥寒的三天。
上世纪80年代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是中外合作研究野外大熊猫的观察站。海拔3200多米高处的“4X”是“五一棚”派生的监测点。作为“五一棚”的常客,我对尖啸的朔风,冻得铁硬的毛巾碰出的啪啪响声,火塘旁亲亲热热围成圈的结冰的胶鞋,以及鞋子烤糊了散发出的气味大合唱,记忆深刻。张和民的那个小故事,总是让我回忆起卧龙的雪夜,饥饿的月光。
那时的卧龙,真是清苦寂寞。
还记得,箭竹开花了。为调查灾情,王鹏彦和另一位同伴,在森林中迷了路,度过了一生中最惊险的三天,终于在第四天才走回来。
还记得,1984年除夕之夜,周小平独守寒风岭。当家家户户吃着年夜饭,收看“春晚”时,他只能听着野狼在风雪中凄厉的长啸……
从80年代初起,陆续有100多名大学生走进卧龙,又因各种原因调走了。与张和民同时期来的,仅留下了王鹏彦、周小平、汤纯香等6个大学生。张和民也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80年代末,他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读完硕士,有着各种选择,但他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婉拒了一切诱惑,毅然回到卧龙。
转眼之间,到卧龙三十年了。当年并不显山露水的张和民,早已肩挑重任,成为中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国家林业局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而中国的大熊猫之乡卧龙,早已声名远播。
2.
“中国的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领先世界!”这句话,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外国朋友们客观的评价。
30年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经过艰苦攻关,大熊猫“人丁兴旺”,年年有喜,圈养大熊猫从10只发展到目前的179只,约占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的60%。特别著名的“团团”、“圆圆”、8只北京奥运熊猫、10只上海世博熊猫及广州亚运熊猫都出自该中心。如今,大熊猫人工饲养和繁殖技术已输出到我国台湾乃至欧美地区。
台湾的传媒盛赞来自卧龙的专家们与台北动物园同行们的亲密合作。繁殖专家黄炎,3年来11次赴台协助工作。专门照料“产妇”“圆圆”的专家董礼,一次次为“圆仔”挤到了珍贵的初乳。
养育过100多只熊猫幼仔的育幼专家魏明,抵达台北动物园后就把行李丢在熊猫馆。给只有小耗子大的“圆仔”喂奶,一次0.5毫升或1毫升,真得小心翼翼,千万不能让它呛着。为照顾好“圆仔”,魏明就在熊猫馆的沙发上睡,一共睡了46天,忙得连心中向往的阿里山、日月潭都没去过。
这些年来,世界各地养育大熊猫的动物园,从华盛顿到东京,从维也纳到墨西哥城,每一次熊猫产仔,都是一桩引人注意的新闻。而在新闻背后,往往能找到来自卧龙的中国专家忙碌的身影。
成功的背后,付出了什么?
饲养员给熊猫喂苹果,有时是故意将苹果挑在竹竿上,让几只熊猫“站立起来”争抢。外人看起来只觉得好玩,其实,这是针对圈养的熊猫运动量小而设计的“科目”。“站立起来”练出了后肢的力量,让它们长大成年后,“婚配”时可以腰腿强劲。
张和民曾抱起两岁半,体重近50公斤的“英英”往树干上放,教它爬树,进行体能训练。“英英”并不懂得“熊猫爸爸”的深谋远虑,反复练习多次后,突然冒火,对着张和民的左小腿一口咬下去,接着又是一大口。鲜血浸湿了裤腿和鞋子,剧烈的疼痛让张和民握紧了手中的培训棍。只要狠狠抽打,“英英”就可能松口,但张和民实在舍不得打。这一咬,在他的小腿上留下了很深的伤口,不得不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月。
但张和民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工作。他曾经对我感叹:爱上大熊猫,不容易啊!是的,若是熊猫粉丝,可以轻松地讲,我爱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我爱大熊猫“不卖自萌”……但作为生物学专业的人士,爱上熊猫,就意味着要毫不吝啬地献出他们的智慧、汗水和热血青春。
3.
“爱上大熊猫,不容易”这句话的含义,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更加凸显。
地震突发时,张和民从成都开会回来。卡在都江堰至映秀路上,突然置身于灾难现场,满眼是人间惨剧。他逆着惊慌失措的逃难的人群,独自翻山越岭,一天一夜后才到映秀。
卧龙离震中映秀的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天崩地裂之时,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兽舍几乎全被摧毁。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不仅将35名外国游客送到安全地带,救出了50只大熊猫,还把仓皇出走的“团团”、“圆圆”、“帼帼”等多只大熊猫搜救回来。
卧龙的黄建华书记,地震前已住进北京一家医院,准备做肾结石手术。地震像是一道命令,他扯下吊针头,买了张机票,直飞成都。在一货运站,他捂着腹部,忍着疼痛,指挥着给“孤岛”卧龙运救灾物资。
也是在黄建华以及省林业厅的帮助下,我当时终于搭上了去卧龙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