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金秋,3位国际著名的女小提琴家———穆特、费舍尔、穆洛娃应约来到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相继于东方艺术中心演绎她们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与精湛技艺。其中,于10月15日上演的“女神归来———安妮·索菲·穆特2016上海音乐会”,由被誉为“女神”的著名小提琴家穆特和钢琴家奥尔基斯同台演出,两人自1988年起就开始合作,一起录制的唱片更多次获得国际奖项。
音乐会中,两位世界闻名的演奏家演奏了库瑞尔的《齿轮》、莫扎特的《A大调第三十五小提琴奏鸣曲》、雷斯庇基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圣桑的《引子与回想曲》。这些曲目正是穆特今夏琉森音乐节“首演40周年纪念音乐会”中所演奏的,同样的曲目也将于2017年4月2日上演于美国卡内基音乐厅。
莫扎特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和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观众大都耳熟能详,显然也就对演奏家提出了更高要求。前一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早期室内奏鸣曲的结构和风格特征,穆特以甜美但略显淡漠的音色、极为朴素的演绎来处理这部作品,没有过多地煽情;即便是优美伤怀的慢乐章中,她也摒弃了华丽的音色,而以一种高贵的、宫廷式的优雅来展现旋律,完全尊重了莫扎特的整体创作风格。曾有评论家认为穆特的演奏有时有些“冷”有些“硬”,但是如果将这种“冷”和“硬”赋予古典主义早期的音乐演绎,应当也是一种贴近时代风格的视角。
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创作于1863年,为当时初露头角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所写的乐队作品,是小提琴演奏家们最常用保留曲目之一。穆特将这部作品浓郁的西班牙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热烈狂放与悲怆忧伤交织在一起;钢琴所演绎的乐队声部完全不势弱,与小提琴声部主题交相呼应;完全释放了女神特有的充满激情和华丽技巧的演奏风格。
较以上两部常常被上演的作品而言,另外两部现当代作品———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 《b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美国作曲家库瑞尔的《齿轮》,更让人期待。前一部作品作为下半场开始曲,小提琴声部的第一个音从穆特的琴弓下流淌出来,观众立刻安静下来,细腻、温暖的音色令人感叹不已。这部浪漫主义后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作品,充满了意大利人的热情,穆特曾在2000年独奏音乐会上演绎此曲目并录制了唱片,以独特的视角赋予这部作品个性化诠释。与著名的齐默尔曼演绎的版本相比,女性细腻的感触与丰富的情感充盈于音乐中,尤其末乐章厚重的情感与脆弱的感触间强烈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整场音乐会的开场曲目 《齿轮》,是库瑞尔为美国小提琴家李维斯·卡普兰而作,不太为人所知,也极少上演。穆特曾经与指挥家吉尔伯特、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合作,参与库瑞尔《时间机器》2011年的首演,也曾录制作曲家题献给她的一部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后歌》,因此对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意图较为熟悉。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极为复杂地叠置各音乐素材,但这两位演奏家没有刻意突出各音乐材料间的冲突,反而试图以和谐共存的方式来构成一个融合但纷杂的音乐织体。开始部分小提琴微弱的颤音引出钢琴声部轻盈而规则的律动,穆特在演绎中充分强调了这个贯穿材料的表现力,从极弱的颤音开始快速渐强,直接将其融入随后强烈的张力中。除了大幅度力度变化、快速跑动、大量大跳、强力度弓击和音,展现了女神极为出色的演奏技巧,她更将第二部分小提琴声部两个极高的、几乎已经难以分辨音高的音演奏得圆润柔和,完全没有预想中的刺耳效果。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穆特充分展示了小提琴作为旋律乐器以外的魅力。
整场演出中,穆特不仅展现了她出色的演奏技巧、体现了小提琴在演绎旋律并非旋律音乐材料的强大表现力,更以音乐勾勒了她理解中的四个主要西方音乐时期的风格。她之所以被尊崇为演奏界的女神,不只因为她拥有精湛的演奏技巧,更是因为她以藐看众生的视野来洞察音乐,并以精湛的技巧和细腻丰富的情感来阐述音乐。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