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吕佩尔兹于中华艺术宫与几位中国艺术家侃侃而谈,谈他为什么坚守在相对传统的画布上作画。尽管吕佩尔兹的作品被认为充满了隐喻,意在再利用留存于民间传说、神话和文化史诗中的德国传统和文化精神,但对于这些作品究竟画了些什么,他本人始终三缄其口、讳莫如深,似乎非要给观众留有视觉幻想的空间。这似乎正是绘画的魅力。以下为吕佩尔兹的谈话节录。
影像高度发达,绘画仍有吸引力,它向人们展示着这个世界
绘画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艺术种类。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就有绘画了。
我认为画家能够帮助上帝来设计世界,并向人们展示这个世界。无论一朵花,一位女人,还是一幕风景,如果人们没有见过一幅绘画表现它们的美,可能无法体悟真正的花、女人或是风景美在何处。即便是抽象绘画,它的美也是人类思想对物质抽象的反映,也是通过绘画来向世人传递的。
甚至可以说,绘画是自由世界的标志或保证。这个世界有多少自由度,什么样的绘画就会被允许、创作和展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很幸运,因为有那么多伟大艺术家的作品得以展示。
艺术家:思想家+手工艺人,总是在无限趋近理想中的目标
美术就是一项手工技巧,无论你用画笔还是刻刀,付出长时间的努力来掌握这样的技术之后,才能进行美术创作。这是最简单的基础条件。当然,美术也有思想性的一面,但首先需要人们用工具、通过手工技艺创造出一个形象,才能进而为它注入思想与智慧。这是美术独一无二之处。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日趋多样化,手工技艺与思想性相结合的绘画在慢慢弱化。有创意容易,但光有创意显然不够,还需要掌握真正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实现创意。艺术技巧的掌握,需要勤奋刻苦的训练,恰恰是这一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在灵感变为现实之前就戛然而止。
绘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停止对画画的训练,每天都在画,时刻琢磨着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花会凋亡,但通过绘画技艺的训练,可以让它永远盛放。
绘画就好像存在着某种“诅咒”。一旦开始掌握这种技艺,一旦开始想要通过绘画实现自己的创意,画到最后却总是发现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但你不会就此停下,而是希望通过努力在下一幅画中更加趋近这个目标。
画画时我从来没有感觉过满足,总是觉得哪里差了一点,还需要再努一把力。有时候这种心情会让我抓狂。这种时候,可能就要靠天赋了。
这也可以说是绘画的终极使命吧。这个目标可能不存在于现实当中,更多的是一种感觉。比如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他在他所处的时代是顶尖的艺术家,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传颂着他的事迹,尽管他的作品一件都没有流传下来。这可能就是我们说的目标,它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相比之下,我现在从事的还是低级别的美术创作,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朝着理想中非现实的目标靠近。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达到波利克里托斯的境界,不需要作品也足以为人们传颂,但这可能还需要几个世纪吧。
我的参照系是米开朗基罗
当人们提笔在画布上创作时,往往就被人为烙上“传统”的标签。但艺术本身就是传统的。绘画从来没有改变过,画笔、颜料和画布几百年来都是如此,是艺术家本身发生了变化。几百年来不同的艺术家利用传统的工具来定义自己的绘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一谈前卫艺术,人们就把它与传统艺术对立起来,认为不前卫就必然是传统的,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变革,只有真正从事绘画艺术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变革在哪里。对于艺术家而言,把自己和米开朗基罗对比,比把自己和杜尚对比要有意思得多。米开朗基罗最大的挑战其实正是他自己。
前卫艺术对传统艺术在哲学、思想领域的解读和解放,这当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将它作为一种学科或意识竖立起来,却又是荒谬的。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了现实。一位艺术家受到人们的追捧,可能仅仅因为他在一个房间里把灯打开再关上。如今很多美术馆和画廊、收藏家很愿意展示或收藏这样富于娱乐性的作品,因为它们符合当代的娱乐精神。对此我并不反对。但这类作品没有把艺术精神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虽然它们可能是有意思的。可惜,很多人依然坚持认为这就是艺术,有个创意就是艺术,做别人没做过的就是艺术,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公众中引起轰动,我们是画家不是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