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雨屋》这件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太适合拍照了!雨水营造出的意境本就浪漫,身处倾盆大雨中的人们还能头发不乱、衣服不湿,潇洒自如地拗造型,更是带了些超现实主义色彩。记者在《雨屋》现场留意到,走进《雨屋》的观众几乎人人都在忙不迭地拍拍拍,有人特意穿了美美的长裙,有人特意扛了重重的摄影器材,从各种角度拍,以各种姿态拍。面对这样一个展览,这样一件可以互动的装置作品,仿佛不发朋友圈就是白来了。
可是,拍过照,晒完图,然后呢?《雨屋》声称“通过艺术来感知生态变化,感受有生命与无生命间的每一处微小互动”,“激发观众成为陌生舞台上的参与者,同时又营造了表演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微妙互动”,在许多观众看来这些说辞略显苍白。又或许,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好奇始终压过读取作品含意的兴趣。走出《雨屋》,人们似乎很快便忘了这场雨,念叨的不过是,“贵,真贵”,“是不是也可以依此思路给春夏秋冬各搭建一个屋子”。令人哭笑不得的还有,《雨屋》似乎很不经玩,失灵的消息不时传出,雨水动不动就劈头盖脸地浇向观众,馆方不得不临时闭馆,紧急对设备进行调试维护。
好看好玩好拍的装置艺术,成了“到此一游”的布景板
《雨屋》引发的刷屏,已经从伦敦、纽约延续到上海,自2012年火爆至今。这不是孤例。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展览场合中,类似装置作品受人追捧的真不少。
前段时间,现身沪上某购物中心的多媒体装置艺术作品“忏悔屋”火了。纯白色房间里,体验者需要穿上白色防护服,戴上白色面具,攀上一个白色半球体装置,坐在装置顶端的桌椅上以写下一封“忏悔信”的方式表示忏悔。一身白的装束太酷了,不少人“装扮”完毕根本不急于忏悔,忍不住玩起自拍来,激起喧闹一片。一时间,本应带些严肃意味的“忏悔屋”几成“游戏屋”。
最近全球各地的社交媒体上则流传着一次“美丽侵袭”:10万只纯白色气球空降英国伦敦的考文特花园。这是一位法国艺术家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心跳》,总长54米,总宽12米,试图呈现出一种世俗情境下天外来客的神秘感。
2014年,出现在英国布莱顿艺术节上的“广场舞”曾令很多人玩开了。这其实正是世界著名编舞及艺术家威廉·弗西斯带来的一件装置作品,让游客不经意间踱步舞蹈。只见数百个定时摆动的绳摆被置于一个古老的集贸市场,成了一个独特的舞台,而游客躲避绳摆的动作,则串成了一支美妙的舞蹈。
也是在这一年,某知名手表制造商邀设计师在米兰设计周上呈现了一个名为“光与时间”的装置作品。80000枚手表芯片由4200根金属丝从天花板上悬挂而下,投射出金色光雨,让仿佛置身于时间光雨之中的观众激动不已,直呼“美哭了”。
2013年,“怪婆婆”草间弥生在美国举办主题展览《我已到达天堂》,有两件装置作品专为拍照而设,引发排队狂潮。在装置《爱在呼叫》中,由圆点组成的发光触角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在装置《无限的镜屋:百万光年之外的灵魂》中,水、小灯泡及镜子组合成了恍若繁星、广阔无垠的银河。这两件装置作品绚烂、梦幻至极,有人感叹“梦中的天堂不过如此”。
2012年,加拿大艺术家凯特兰德·布朗在某一艺术展中带来了一朵美轮美奂的“灯泡云”,吸引无数观众揣着相机前来观赏。这件装置作品由超过6000枚灯泡组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民众捐献的旧灯泡或者坏灯泡,云朵下面垂有众多金属拉绳,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绳线开关灯。当这些灯泡被点亮,远远看去,参差的发光体就像一朵闪耀着光芒的云朵。
好看,好玩,好拍,俨然成为装置艺术掳获大众的一大砝码。这些年,商业空间乃至当代艺术馆都乐于引进相关展览,将其作为票房吸金石。
拍过照,晒完图,然后呢?
争夺观众,警惕抢眼而不走心
场地、材料与情感,被视为装置艺术缺一不可的组成要素。场地,指的是置身特定的时空环境;材料,指的是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艺术性地加以选择、利用、改造、组合;情感,指的是演绎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最终,这三者共同创造出的艺术整体形成了一个场域空间,呈现出一种类似电影放映厅般的包裹式特效,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
本来,装置艺术的娱乐性无可厚非。装置艺术彰显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恰恰与其贴近观众密不可分。装置艺术中强调互动性的那一部分作品,通过新技术让实现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复杂交流成为可能,恰恰需要观众的踊跃介入和参与。正因如此,这些作品看起来往往像个游戏,刺激观众的直觉与感官、想象力与好奇心。而艺术领域其实也需要如同通俗小说或商业大片这样的类型。可惜,时下国内外很多颇具人气的装置艺术还停留在以炫目、新奇、时尚、有趣吸引观众,并没有予人思考或启发。艺术不能只有“解压”一重功用,尤当这些作品仅剩娱乐性,它们还能被称为艺术吗?的确,当我们谈论艺术的时候,应该怀有一颗包容的心,但“什么都能往艺术这个筐里装”有时也是诡辩。
有艺术评论家指出,装置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摄影、录像等艺术形式,只存在创作材料和媒介的不同。其生命力在于承载什么样的思维和观念,演绎出什么样的精神文化意蕴。艺术创作者诱发观众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理解、强化和充实作品所要传达的某种信息才是正经事。艺术功底决定作品的艺术品位,各种新兴的手段只能用来实现艺术想法,但不能等同于艺术。好的装置艺术作品,需要兼顾表现形式与内在观念、互动体验与艺术思考的平衡。抢眼没错,却不能不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