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猫”头戴软罗帽,耍得一手好棍棒;“青衣猫”一甩水袖,就能击退脸谱魔物;京剧基本功“唱”“念”“做”“打”则是各有绝技的武功宗派……国产动画片《京剧猫》日前登顶全国少儿栏目收视冠军,里面几只“唱大戏”的猫成了红人儿。
《京剧猫》的锣鼓喧闹,也把近来一大批主打“中国风”的国产动画推至台前。在“狐尼克”“兔朱迪”全民刷屏的今天,更多人期待能有具备独特中国气质的卡通明星,来收割他们的一颗童心。但是这“中国气质”该从何处落脚,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京剧元素混搭热血动画,传统文化怎么有趣怎么加
“京剧+动画”的新颖混搭,为《京剧猫》惹来了不少关注。事实上,这不是戏曲和卡通第一次擦出火花。去年在央视播出过的《粉墨宝贝》就是讲小朋友学昆曲的故事,《国粹京韵》则用水墨动画来详解京剧名段中的剧情。但《京剧猫》的新奇之处,在于它不仅把京剧安在了动物身上,而且还套上了一个反差极大的类型化故事框架,讲述一个零天赋零基础的“小白”凭着一腔热血逐渐成长的“升级记”。
来看看《京剧猫》是怎么把“京剧”元素糅进卡通动物世界的:京剧猫生活的地方叫“咚锵镇”,里面角色分别对应生旦净末丑,施展技能的能量叫“韵”。京剧的“四功五法”则成了各门各派,比如“唱”宗的大飞长了一张大花脸,说话前总喜欢喊“哇呀呀呀”;“打”宗的武崧身手了得;“身”宗的小青善舞水袖。主人公闯关时还经历了大鼓、竹笛等重重考验,需要敲响金锣,才能驱散魔物。
动画片《京剧猫》的导演彭擎政认为,孩子要理解京剧唱段的台词、唱腔仍有一定难度,所以剧中的京剧呈现,会以服饰、动作这些视觉元素为主,什么有趣放什么。他告诉记者,《京剧猫》对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点儿“小期许”,就是希望能拉近京剧与孩子们距离,在大人聊起京剧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也知道”。等再长大一些,儿时的接触或许能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天真但不幼稚的“猫”才是好猫
“京剧猫”的形象最早来自于漫画家熊亮的同名系列绘本,曾拿过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等国内外多项童书大奖。2010年,彭擎政向熊亮买下改编版权,因为在他看来,京剧猫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机器猫”。除了鲜明的京剧特色以外,场景、道具、音乐中都能融入不同的中国文化元素,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中国动画。“未来我们还可以加入川剧猫、昆曲猫,把这个IP不断做大,塑造成经典的中国卡通形象。”据悉,随着第一季前20集播毕,《京剧猫》 连环画册也已同步推出,第一季后20集会在暑期推出,第二季以及大电影也都已经在制作当中。围绕该动画形象的“IP”产业开发,已经从多方面启动。
不过,不少观众提出,《京剧猫》尽管场景画面细腻精美,但台词和主角的画风依然太“低龄向”,而这也是不少国产动画片的通病。有评论指出,喜羊羊、光头强与狐尼克、兔朱迪之间的距离,并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观念。一个动画形象要成为能跨越时代、跨越国别的经典,必须有丰富的层次感,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发现趣味。国产动画要打造出中国版“机器猫”,首先要克服的还是“幼稚病”。
“中国气质”并非只有水墨写意
最近一年中,主打“中国元素”的影视动画作品,除了 《京剧猫》 外还有不少。《大圣归来》 不仅讲的是中国经典故事,皮影戏、锣鼓点等元素的融入也为影片的气质加分不少;《小门神》则把目光对准了年画和年兽的传说,江南古镇的场景以及“老字号”馄饨店的汤头更是增添了浓郁的中式生活气息;引入水墨画风的 《我的师父姜子牙》 也将在今年面世,预告片已经在海内外掀起了不小的话题。
就在一些人为这些国产动画的“中国风”叫好的同时,也有观众从中一一挑出肖似海外动画的痕迹。比如 《小门神》 的叙事仍借鉴美国套路,《京剧猫》的热血打斗则跟日本动漫相仿,由此便有了国产动画何以依然“中国元素,外国表达”的担忧。有人提出,中国动画片曾有《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用民族技法讲民族故事的经典,为什么今天的动画就做不到呢?
在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主任宋磊看来,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必刻意强求。
要塑造国产动画的中国气质,并不是非得做成“水墨写意”。“世界动画是在风格化和趋同化的两条主线上发展的,它们就像DNA双螺旋结构一样紧密交织在一起,又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宋磊说,富有民族特色的技法、内容必然是偏向于风格化的,而要在大众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就必须要向趋同化有所过渡。他举了个例子,由中国漫画家和法国编剧共同创作的漫画《包拯传奇》中,中式古典服装、建筑都是高度风格化的,而刑侦探案的类型片剧情让它易于获得大众的普遍认同,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大获成功。宋磊说:“对目前的中国动画企业来说,还是要以做好‘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为目标。等这些都做到之后,再谈纯粹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