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疯狂动物城》,再看过各种媒体上近乎癫狂的赞美和如数家珍的解读,我几乎觉得这该是一部儿童不宜的影片了。因为,它只满足了成人世界的种种欲望,诸如最新最完善的技术奇观,对政治社会的隐喻影射,对经典电影的致敬回忆,对各种时尚文化的调侃恶搞,小人物奋斗成功的美国梦,等等,却没有办法回答一个孩童式的基本问题,即,肉食动物吃什么?总不能顿顿吃甜甜圈和冰激凌吧。
肉食动物吃什么?这并非一个类似为什么电影里的人都不定时排泄之类的无厘头问题,而是直接关乎这部影片的基本架式。电影里的动物托邦,依旧设定一条基本冲突,即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冲突,但凡午夜嚎叫、狐狸的童年阴影,羊副市长的阴谋,都与此冲突有关,而既然将动物分为草食和肉食,那么 肉食动物的食物构成,就是一个自 然而然呼之欲出的问题。一种可能性的答案是,由动物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基因肉,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会是,哪种动物的干细胞? 因为既然是一个全体动物都参与的动物托邦,那么不管是用哪一种动物为食,即便是干细胞,依旧会引发伦理争议和恐慌。因此基因肉的解决方案依旧不完美,接下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改吃植物,但如此一来肉食之名就不成立了;另一种选择,也是最为可行的选择 (虽然有些可怕),就是吃人,因为人是这个动物托邦里似乎唯一缺席的动物。可以想象在一个生物文明高度发达的时空段里,人因为 自身的孱弱和愚蠢已经沦为一种为全体文明生物提供肉食的主要牲畜。
切斯特顿曾总结过童话世界的伦理,其中有一条他称之为“有条件的欢乐原理”。在那个世界中,“要得到那一切令人目眩而又无与伦比的东西,你得遵从一个小小的规条”。比如灰姑娘一定要在晚上十二点前离开舞会,比如睡美人只有得到王子亲吻才能醒来。这规条具体的构成可以是任意的,难以理解的,却并非无序,它强调律令与幸福之间的、可以被理解的联系。
但《疯狂动物城》的欢乐原理,却不在于要遵从什么外在的律令,而是要忘记一点什么。既要认可肉食和草食的差别又要忘记食物链的存在,对此闭目塞听,与其说是这动物托邦得以存在的前提,不如说,是我们从中得到欢乐的条件。这,是成人世界的欢乐原理。
有人或许会说,这太苛刻了。但这么说的人,或许之前曾以更为苛刻的态度去指责过《美人鱼》,指责它与现实的脱节、指责它种种的不合常理,指责它的情感模式和环保企图,指责它里面各种不新鲜的老梗,甚至指责邓超不像周星驰……然而,他们就没有想过,这些来自成人世界的指责,对于 《美人鱼》 可能是无效的,因为周星驰拍的,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童话,也就是说,给尚且还有希望的小孩子和有赤子之心的大人看的童话。他要强调的是,欢乐是一种和想象力相仿的能力,我们可以随时起用这种能力,冲着一切 自觉可笑之物发笑,甚至冲着苦难和恐惧发笑,笑声中没有政治正确,但有其可以自洽的逻辑关系。重要的不是在强弱分明的实体面前或仰或俯,而是认识到万物的平等与相互关联。他邀请我们进入这个被笑声震碎的世界,看看还能剩下点什么最珍贵的。他重复一切老童话里的律令:倘若要获得爱的欢乐,就要相信奇迹的存在,就要不畏惧牺牲。
围绕在《疯狂动物城》和《美人鱼》之间发生的冲突,是两个世界的冲突。成人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忘记某些东西;而童话世界处处险阻不堪,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你随时要睁大眼睛,看清此刻被赋予的律令。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生活在后一个世界里。
又想起周星驰几年前的一个访谈,50岁的周星驰,帽檐下有凌乱的白发,面对女主播抛过来一个个套圈式的问题,他既没有激烈的抵挡辩驳,也没有滔滔不绝的阐发,只是会先控制不住似地笑笑,那些套圈碰到有魔法的笑容就碎掉了,接着他再企图诚恳地表述自己,说着说着又会笑起来,因为还有些羞涩,觉得自己这么诚恳好可笑,他一边替别人笑着自己,一边又还是严肃的,像个艺术家也像个敏感聪慧的孩子。
那时候他刚拍完《西游降魔篇》,据说把很多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这些小孩子一定是看着迪斯尼动画长大的。
文/张定浩 (作者系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幕后花絮】
>在最初组成狐狸尼克和兔子朱迪的想法构建之前,该片一直是以狐狸尼克为主打的,因为他聪明、身上很“有戏”,而且狐狸尼克的形象来自于动画电影 《罗宾汉》 中的狐狸罗宾汉形象。但画着画着,迪士尼的动画师发现,以兔子的形象为切入点,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因为兔子跟每个普通人一样,没有卓越的才华,没有家世背景,但有一颗向上的心,也应该受到世界的善待。
>片中有64种动物,动画师保留了真实动物的特点并将其带到片中角色中。>片中警察局长是一只体型健硕的公牛,剧组研究了健身人士的日常搭配以及肌肉比较发达的警官穿衣风格,于是在最终稿里把脖子那里的扣子打开了一颗。
>导演与编剧认为鱼等海洋生物属于没有信念与信仰的生物,而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因为太像人,会让观众觉得他们比其他动物聪明,所以没有包括在动物城内。而阿猫、阿狗则是人类驯化的宠物,没有人类,自然也没有他们。
>黑帮老大原设定为一头北极熊,他的手下也是一群北极熊,执行制片人约翰·拉塞特认为,应该通过不同类型的角色抖更多的笑料,把黑帮老大设定为北极熊没惊喜可言。编剧之一吉姆·里尔顿提议,给黑帮老大取名为Mr.Big。
>该片绵羊道格的穿着打扮以及在车厢里利用蒸馏设备制毒的方式,是在对美剧《绝命毒师》致敬,道格身边两只为其购买咖啡的羊助手分别叫做“沃特”与“杰西”———这恰好是《绝命毒师》中两位主人公的名字。
>制作方想把世界各地的动物都放进影片中,但没有空间塞进去,所以就为各个国家特别定制了一些角色。比如在北美地区上映的版本中,主播是一只麋鹿,是由一位名叫PeterMansbridge的加拿大主持人配音,在澳大利亚的版本中主播是一只考拉,在日本是一只狸猫,在中国是一只熊猫,在巴西就是一只美洲豹,英国的主持则是柯基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