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成绩不错的《左耳》被称为“小镇电影”:拍给小镇青年看的电影,以小镇为背景的电影,讲述小镇文化的电影。图为《左耳》剧照(图片取自本报资料)
在《左耳》《战狼》都取得了不错票房成绩后,有文章把这两部电影称为“小镇青年电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电影被如此形容,在《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PK票房的时候,也有言论将其评价成“小镇青年电影”。
顾名思义,“小镇青年电影”是指主体观众为小镇出身的年轻人喜欢看的片子,这是传播于媒体上的一种说法,事实上在业界已经有了“小镇电影”的说法,少了“青年”二字,“小镇电影”有了更宽泛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拍给小镇青年看的电影,以小镇为背景的电影,讲述小镇文化的电影。
“小镇电影”的形成源于港台文化的滋养
美国的小镇电影,通常是类型片,比如许多中小成本的恐怖片,往往就喜欢把故事发生地设置为某个偏僻的小镇。这和美国的村镇自治文化分不开的,一个小镇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通常安宁平静,不为外人所知,一旦出名,多半是出了凶杀或其它恐怖的事件。
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小镇文化,但却有独具特色的城镇文化。
小镇青年同时受乡村文化的滋养和城市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专属于他们的审美观,一方面对新鲜时髦的城市文化饶有兴趣,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乡土观念的束缚,因此,小镇青年本身就是个矛盾体,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体现在小镇青年身上。同样的气质许多次体现于诸多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人物身上,王小帅、娄烨、李扬、宁浩等人的电影中。
但是,往前追溯,内地小镇电影的形成,源于港台文化的滋养。在辉煌的录像厅时代,由吴宇森、王晶、刘伟强、刘镇伟、徐克诸多香港电影创作的电影,就构成了华语小镇电影清晰的轮廓,他们的作品虽拍摄于对于内地青年来讲当时遥不可及的香港,但却启蒙了整整一代青年人的电影梦,无形中也塑造了那一代小镇青年的文艺审美,现在活跃于中国影坛的导演、编剧、影评人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小镇青年。
来自台湾地区的杨德昌、侯孝贤等文艺片导演,也为小镇电影贡献了他们的作品,台湾电影本来就有“小岛情结”,再加上题材与故事又多偏向街道市井、残酷青春,因而也让内地的小镇青年们倍感亲切。用宽泛的小镇电影概念来定义,整个华语电影的作品阵容,约有三分之一可以划归小镇电影的范畴。
小镇青年对于电影新鲜元素反应特别敏感
《后会无期》和《小时代》得到的评分并不高,但这并不影响它们成为话题电影,《左耳》《战狼》同样如此。在这四部电影的中间,还有诸如《分手大师》《心花路放》这样的作品……于是,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说法:依靠小镇青年庞大的消费能力,养活了一大批国产片。
这样的说法貌似有理,但其实并不完全成立。电影观众已经彻底地更新换代,电影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出于社交目的以及被族群心理所影响,看电影成为他们的刚性需求。但没有哪位导演明确地说,自己的作品就是定位于小镇电影的,就是拍给小镇青年们看的,这些电影只不过是创作者与观众在不断地较力与磨合过程中,互相妥协的结果。或者干脆点说,年轻观众总是能从这些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
比如《小时代》的粉丝,就会说原著陪伴他们长大,是他们青春的一部分,电影拍得再烂,也会去看。至于《战狼》,也不见得是影片宣扬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起到了作用,更多是它的呈现方式与以往作品相比,显得鲜活了一点而已。小镇青年对于电影的新鲜元素反应是特别敏感的,只要有投射到他们心灵的内容或符号出现,他们都会大度地去捧场,虽然看完之后也会吐槽。
“烂片”是综合创作水准及技术标准等多种数据后给出的评价,但目前的电影评价体系与观影体系并不在一个频道上,那些给小镇电影打出低分的观众,多是活跃于网络上的电影爱好者或评论者。但多数观众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被自己的判断或舆论的驱动影响进入电影院,他们寻找自己能与电影产生共鸣的那一部分,尽管电影并不令他们满意,但也不会火冒三丈到网上大骂“烂片”。
就算在小镇青年中,也会区分两大群体,一个偏小的群体是,多数话题电影都会去看,看完后会评价打分,他们是“小镇文艺青年”,“烂片”说法也许出自他们之口;另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小镇普通青年”,他们不管电影好还是坏,看完了也不会浪费口舌与人争论,在他们看来,看电影就如同一顿快餐,吃完了就完了,没必要去追究厨子为什么把快餐做得这么难吃。
“小镇电影”需要有更真诚的表达
现在的小镇电影出挑的不多,但并不意味着小镇电影失去了生存机会,恰恰相反,在中国电影市场这片神奇的土壤上,为小镇电影提供着无限发展的可能。
现在的小镇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一方面是基于对“大IP”的开发,把以往的知名青春文学作品的读者转化为观众,一方面是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在搞笑、煽情等方面,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好时候还会持续一两年时间,一旦对年轻人过早滋生的怀旧心理透支消费过度,青春片以及爱情喜剧电影就会被厌弃。
多类型化是小镇电影的出路。多类型化意味着小镇电影必须抛弃浅薄,在保证其娱乐性不减弱的同时,更深刻地挖掘小镇青年的成长背景,依据他们的文化审美创作出与他们同呼吸的作品。一旦小镇电影抵达小镇青年的心灵深度,主体观众将会被激发出更大的热情,由小镇电影引发的电影现象,有可能带来中国电影业新一轮的喷发。
小镇电影拥有宽阔的观众覆盖群,不但年轻人喜欢,许多中年人的青年时代,也有过小镇生活经历。
小镇电影拥有舒适的文学性。小镇电影的概念就形成于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者,都具有深切的文学情结,一旦小镇电影不再那么强烈地迫于商业方面的压力而开始追求内在,那么那股被压抑的文学气质将会洋溢于影像与台词之中。未来,强调文本质量将会成为小镇电影的重中之重,目前,“先赚钱,后艺术”是小镇电影创作者的策略,等到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以及足够的自信时,以剧本和故事为核心的小镇电影将会成为创作主流,而沉默地接纳了那么多“烂片”的观众,也必将加入到追捧更关注他们内心的作品队伍中来。
魔幻与科幻会是青春题材之后国产电影的突破重点,是国产电影商业化大潮涌来的又一巨浪,在这股新潮流下,小镇电影可能会遭遇一段时间的打击,但放眼三五年之后,小镇电影一定会重新展示魅力。那时的小镇电影会真正冲破所谓文艺片、商业片的束缚,找到自己更真实的定位、更真诚的表达方式。
文/韩浩月(作者系文化评论人、专栏作家)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