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怦然心动》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
“青春片”被不少影评人称为“近年国内发展得最生猛”的类型。近期热映的聚焦医科学生青春的《万物生长》,在票房“大鳄”《速度与激情7》的冲击下,首日依然拿下2600万票房,雄踞单日国产片票房冠军。“生长”过后,另一部青春电影《左耳》也接踵而至。银幕中青春电影从未间断,《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青春片席卷了票房,也引起了话题。
没有人会永远青春,但是总有人正青春。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上,青春片本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类型。然而与票房齐飞的还有争议,“堕胎”、“渣男”、“小三”、“拜金”……有人总结出近年某些青春电影的标配。爱情的失败与青春的早夭成了某些青春片获得观众的主线,顶着纯爱的旗号闹腾过后,似乎什么也没留下。“青春电影只有标签,没有过程,看不到青春的情感动员能力。”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聂伟认为,当下的青春电影缺位的恰恰是“青春”本身。
青春话外音无处不在,青春却无处可寻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青春”成为了无处不在的提示音,影片最后,影片女主角站在好友的墓前,说出那句“所有活着的人都会老去,只有你的青春是永垂不朽的。”似乎点明了电影的主题——一场对于逝去青春的祭奠与追忆。
然而,拨开电影抖落的一地“碎片物语”,青春本身却是缺席的。“大多数主人公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便非常老道,活得压抑。”有影评人曾分析青春电影中的人物设定也十分卡通化,男女主角一开始总是冤家对头,在经历重重误解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配角则是可以被牺牲的角色,并且承担起默默祝福或备胎的角色。
如果说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角蹦蹦跳跳中唱出的一曲《红日》,尚能带给观众一些细小的感动与青春的萌动,那么在之后泛滥的青春电影中,公式化的人物设定与情节套路,则耗尽了观众的青春情感。怎么又是“堕胎”?怎么老是“渣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高度相似的情节让观众不满。近期上映的《左耳》甚至将“我们的影片中没有堕胎”作为标榜特色的宣传语,乍看有趣,其实颇为讽刺。然而看过该片的人却不难发现,因爱生恨、勾心斗角,这些廉价的成人戏码,却成为青春叙事的主干。这让观众疑惑,这究竟是谁的青春?
“堕胎”、“渣男”占领了校园青春,而另一些青春题材则走上了“拜金”的道路。比如占领票房高地,却陷入口碑洼地的《小时代》系列。影片标榜财富、展示奢华生活,在物欲描绘中,用金钱趣味彻底埋没了青春气息。
银幕上的青春究竟去哪了?
成长的代价与轨迹,才是真正的主角
“青春电影表达痛苦、尴尬、匮乏、伤痛,是对‘无限美好青春’神话的颠覆。‘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残酷物语’。”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如此定义青春电影。这也点出了青春电影与一般偶像剧的最大区别——不是主角年轻就是青春电影,成长的轨迹和蜕变的代价,才是青春电影的真正“主角”。
有学者指出,目前青春表达的狭隘,造成了青春的缺位。相比“青春万岁”这类充满理想主义的青春叙述,当下的青春片却一直在逃避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员能力,而是通过夸张描述初恋、友情、升学、求职这些具体事件,迎合观影快感。“年代感强烈的造型、背景、经典的流行金曲、再用滤镜、柔光、逆光烘托出出青春的轻快诗意,在这些背景中上演一出撕心裂肺的爱情。”有人总结目前青春电影的“套路”。在这快餐化的“复刻”中,青春片的路似乎越走越窄,直接成为言情偶像剧的“重影”。
“近几年,90后、95后成为电影票房的主力。而将他们视为目标群体的青春电影,与其说是在展现与社会、历史相连接的有血有肉的青春,不如说是在构建年轻群体臆想中的青春蜕变与成人社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慧瑜认为,对于市场的过度谄媚,正在让青春电影去历史化、去信息化,变得空洞。
面对近年青春电影的“不景气”,不少影迷搬出了《毕业生》《三傻大闹好莱坞》《死亡诗社》《成长教育》等国外青春佳作。在这充满特色的青春叙事中,既有青春的残酷,也拥有热血与希望。一位影评人总结这些青春电影的优点,正在于不强调轰轰烈烈的爱的冲突、不消费男女主角的颜值,不一味讨好观众,通过每一个独特的青春记忆,展现成长本身。
张慧瑜认为,国产青春片要实现艺术上的提高,必须跳出谄媚,提升视角,走出青春的小感怀,走出封闭的、梦幻般的校园想象,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青春话语与时代、社会对接的可能。
经典回顾
《无因的反叛》
1955导演:尼古拉斯·雷
主演:詹姆斯·迪恩娜塔利·伍德萨尔·米涅奥
《无因的反叛》被视为好莱坞第一部正视青少年问题的影片。该片改编自探求美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学专著。
影片描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主角吉姆因跟长辈有代沟而内心孤单,通过飙车寻求刺激。有一天他结识了心爱的女生朱迪,以及懦弱并且视自己为偶像的男孩普鲁托。在吉姆和当地小混混头目弗兰克的赛车比赛中,弗兰克不幸坠入悬崖身亡。弗兰克的兄弟们试图找吉姆报仇,在两方的对抗中,普鲁托不幸身亡,使这部影片留下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尾。影片讲述了24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思想混乱的状态,由此成为反映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生态的杰作。
《死亡诗社》1989
导演:彼得·威尔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
《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个有思想、不守陈规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教授学生,可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力。他告诉学生们要“把握当下”。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生命的真谛。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的学生们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但不久后,学校发现这个小组,校方对基廷老师教育方法十分反对……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