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的21世纪软着陆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部剧集在全球获得超高人气,从世界各地近百个版本的福尔摩斯中独树一帜?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对大侦探独辟蹊径的演绎,还是双男主角的设定迎合了时下观众津津乐道的“断背”趣味?是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和精良的制作,还是延长制作期无意间成就的饥饿营销?倘若抛开两个编剧的伟大构想,那么这一切将成为空谈。
作为原著的忠实拥趸,盖提斯和莫法特在前往《神秘博士》拍摄地的火车对谈中,一拍即合,在莫法特的妻子、制片人苏·芙秋的鼓励下,决定亲手编写新的剧本。
在盖提斯看来,近些年对柯南·道尔的这部小说改编还都“太虔诚太慢热”,所以将这个一百多年前的人物移植到21世纪,便是剧集“大刀阔斧”改编的第一步。大侦探的侦案线索变成了手机短信和全球定位系统,而华生的日记则变成了网络博客。融入现代技术这个想法最早由导演保罗·麦圭根提出,在看过首季最后一集《致命游戏》已完成的部分分镜头之后,莫法特重写了《粉红色的研究》剧本,让短信字眼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让原著粉丝也惊喜不已。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就连福尔摩斯脑内的推理过程也效法科幻影片,通过特效悬浮字幕,标注在相关的线索之上,可视化处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刺激,对侦探的脑内推理运行有了再一次深切的认知。
时过境迁,但经典记忆仍被放置在它该有的位置——大侦探先生还是大隐于市,带着那顶标志性的猎鹿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毒舌和绝对理性,蜗居在贝克街221B的小公寓中等待委托人上门;有的则改头换面,巧妙呼应——剧中华生刚从阿富汗退役回国,而原著中华生也正是在参加完1878年到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回国的。盖提斯借此讥讽“同样的战争,同样毫无胜算的战争。”新剧中的一切让原著迷感到似曾相识,却又摸不透猜不着。除了单集大案直接参考原著对应篇目之外,主创们用另一种方式忠实着原著——大到案件框架推理过程,小到夏洛克触景生情的一句经典台词,蜻蜓点水般的委托人叙述,他们将原著的素材细分,拼贴糅合成新的故事。由此,古老的侦探故事完成了它在21世纪的软着陆,而收集汇总这些巧妙杂糅进新故事的致敬点,也成为索引派粉丝的一大乐趣。
●维多利亚时代古典推理遇上的现实瓶颈
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推理终究会遇上现实瓶颈,在前两季成功着陆之后,新一季的夏洛克又该如何重新起飞?从首集的“超级英雄”,到第2集的“柔情伴郎”,再到最后一集“无助的孩子”,如盖提斯所主张的那样,“不能仅仅停留在‘你没有感情’‘我不在乎’的层面,必须要向前推进。”他们打破了一手塑造的怪诞天才形象——夏洛克学会了自嘲,讲些场面话,坦诚对友情的珍惜,羡慕普通人的感情,甚至不惜以身犯法守护亲友……这些原本无比动人温馨的人物刻画,放置在福尔摩斯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经典人物身上,放置在这个剧迷已经接受的带有极客气质,处于“断背”边缘的“夏洛克”身上,原本该有的人物反转新鲜感迟迟不来,反倒落入了传统剧集对人物处理的窠臼,削弱了夏洛克最大的“反社会人格”优势。
另一边,对于被前两季吊高胃口的观众而言,高速台词、思维宫殿以及神经质的头号反派,这些最初如魔弹般令观众一击即到的标志性元素,如今也已不再奏效。在审美疲劳和高期待值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在案件推理上再雕琢,更强大的智力冲击,我们的主创似乎使错了力,奔错了方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尝试还是在专业人士那里得到了肯定。英国《每日镜报》、《独立报》等都盛赞这种对人物性格关系突破的勇气,甚至认为《三签名》是“最为复杂和最具巧思的一集”。
莫法特透露,第四、第五季的剧本创作已经完成,一向擅长卖关子的他自信表示,这将是他们最好的作品。而据《太阳报》报道,第四季很有可能提前至今年圣诞档播出,加上届时应观众呼声复活的莫里亚蒂,足以让粉丝们尖叫。看来,失望也好,惊喜也罢,还没等我们从刚刚结束的第三季中咂出味儿来,新一季的夏洛克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