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为学生带来音乐剧。贾敏 摄
文汇报记者 张鹏
“音乐大师”定期走进课堂为学生普及音乐知识,古典音乐欣赏课程进驻中小学,风格各异的乐队陆续组建……从今年初开始,静安区探索全新的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模式,让经典音乐走进校园,让孩子获得艺术的滋养。音乐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孩子眼中的古典音乐原来是有趣而又让人亲近的
“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描绘的那些动物,是优雅的天鹅,还是沉稳的大象,或是欢快的小鸟、疯狂的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为静安区中小学生普及音乐知识时,那轻松俏皮的
问题让孩子们一下子乐起来,学生们一个个举起小手,向他提出各种问题。
“没想到,原来这么多中小学生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王勇说。一组调研数据也验证了他的感慨———为了解学生如何看待经典音乐,静安区教育局在高一、初一和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展开了小调查,结果显示,46%的小学生对古典音乐充满兴趣,55%的高中生喜爱轻音乐。
据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介绍,这些调研对象中,超过70%的学生希望在校园能够提高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其中初中生意愿最为强烈,超过九成。但是,调研也显示了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比如,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家肖邦、莫扎特、巴赫等认识率不足50%。
一个人艺术修养的形成,往往是在学生时代。
在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看来,艺术修养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而过去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更看重孩子音乐技能的掌握,往往不太重视音乐文化内涵的培养。但是在国外的学校教育中,艺术修养课却必不可少。例如在德国,高中生的音乐和美术类的鉴赏课程都是必修课。
正因如此,静安区决定在中小学启动“经典音乐进校园”系列活动。据悉,从上学期开始,周海宏、王勇等教授在全区160多所中小学为学生开设了专题讲座,还为全区的音乐教师开展专业培训。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教育,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尚的人,具有获得幸福能力的人。”陈宇卿说,音乐艺术教育必不可少,从音乐中,孩子们能获得滋养。
音乐特色教育有计划地走入静安中小学
在强调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大背景下,静安区设计完成了许多区本课程。例如,小学低年级开设形体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姿态,建立自信;在三年级学生中开设游泳课,引导孩子们热爱体育,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此外,静安区还开设了情绪类、科学类等课程。
据介绍,音乐教育将有计划地、系统性地走进校园。例如,结合“音乐大师进校园”活动,全区将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同时还将按照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差异化情况设计课程,对于掌握了一定乐器演奏技巧的学生,邀请演奏家进行手把手教学。
这个学期开始,静安区还选择了几所学校试点古典音乐课程,古典音乐课程将逐渐向全区推广。
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音乐的普及,这在不少教育界学者看来,是一个新的探索。王勇表示,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希望通过搭建一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艺术之桥,形成一套贯穿小学到高中的音乐素质教育教材。
据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已与静安区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达成共建教育基地意向,将派出专业教师和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学生走入静安区的中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周海宏也表示,将在上海建立音乐教育基地,将更多的音乐教育资源引入上海。
陈宇卿透露说,目前静安区正在为0-18岁的孩子绘制素质教育图谱,明确家庭、学校和区的教育目标,为更加科学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