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学术团队分外引人注目:过去几年来,这个团队已经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特别是近两年就有三篇论文发表于经济学界公认的外文顶级期刊上。
近日到学校采访后,记者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支年轻的团队主攻的方向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行为和实验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的新兴领域之一,行为和实验经济学从上世纪后期逐步发展,近年来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步入主流经济学的舞台。
挑战“理性经济人”假设,拓展经济学研究前沿
行为和实验经济学,顾名思义,需要做实验。可经济学实验怎么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实验室主任姚澜娓娓道来:和理工科领域需要动用设备、试剂等不同,经济学研究者们通常用“人”做实验,简单地说就是请实验参加者来做“游戏”。
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环境营造出“游戏”场景,征召实验参加者,让他们在设定的“游戏”场景下作出行为决策。乍一看,在经济学实验里开展的游戏,着实简单。其实,这些带有研究目的的“游戏”背后,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实验所产生的决策数据来检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前提假设,或补充或提出新的理论。
姚澜介绍,行为和实验经济学最初的发展就是着眼于通过实验来检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例如,通过实验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石“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检验。该假设认为,个体行为总是遵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在基于此目的设计的“独裁者”博弈的实验中,作为“独裁者”的实验参与者虽然有机会占有全部的收益,但是在实验中发现,“独裁者”也会兼顾他人的利益。这说明,人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关注与他人的公平与互惠,行为和实验经济学者把该现象称为“不平等厌恶”。在这样检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基础上,行为和实验经济学不断拓展经济学研究的前沿。
实验像游戏,但本质是对社会公共问题的抽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财经济学实验室,前沿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决策行为的研究,还聚焦于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公共问题研究的一项代表性成果,姚澜和瑞士苏黎世大学两位教授的合作论文 《市场交易是否会损害社会责任感》,于2015年初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这个实验所要映射的,是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如何对无辜第三方造成影响。实验的目标是研究处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个体对市场经济中道德以及公平、公正的认知差别。实验表明,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公正的解读存在偏差,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一些交易不道德行为的原因。该研究还进一步指出,为了修正这种行为偏差,可以采取的一些制度性举措。
劳动力市场上的劳资关系,在实验经济学里也显得颇为有趣。通常情况下,企业招聘员工往往是列出岗位、所期望达到的职业水平以及给予的报酬。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会抱怨:即便支付了足额的报酬,但没有“买”到员工所应该兑现的劳动表现或承诺。基于这一现象,这个团队通过经济学实验发现,比起企业开出条件招工,更有效的一种方式或许是让员工自己主动提出能够达到的职业表现、期待的报酬,并以此与企业的需求匹配。这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自己做出承诺却无法实现的行为会产生愧疚情绪,而这就是促成员工在劳动过程中达到更好表现的一个因子。因此,利用承诺所产生的心理情绪来设计合约,能使劳工合同得到更好履行。
姚澜与团队成员杜宁华以及两位海外学者的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 《合约理论中的承诺》,也已发表在知名经济学期刊《欧洲经济评论》上。
希望用中国实践来丰富拓展实验经济学
上财经济学实验室创建于2006年3月,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经济学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目前已有6位青年学术骨干,均在海外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
作为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合作平台,上财经济学实验室目前正试图为回答我国当前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比如,车牌拍卖的配置机制研究,打车软件的出现对出租车市场造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信誉机制来改进电子商务中诚信度的研究,利用中国特有的人际关系中“关系”和“面子”来影响互联网小微信贷金融交易的研究等。
在上财经济学实验室,年轻学者们的视野非常宽阔。用这些海归学者的话来说,他们希望用先进的经济学理论为中国问题求解,同时也希望用中国实践,进一步丰富、拓展实验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