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在德国文化生活中具有何种意义?
什么样的戏剧作品才“最值得关注”?
如看待文本和舞台、经典和时代的关系?
德国当代剧场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向?
这几年德语戏剧在中国大陆的引进作品较多,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口袋抓马”的第四期线上活动,让我们一起领略当代德国剧场风景。
知识点一
剧场与城市的关系
2015年,来自伦敦泰特美术馆的比利时人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被宣布接任弗兰克·卡斯托夫(Frank Castorf)在柏林人民剧院(Volksbühne)的艺术总监职位,这一人事变动随即引发剧院的强烈反弹和公众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持续两年多,最高潮时激进分子甚至发起占领人民剧院的运动。为何一家剧院的人事变动会引起公众如此激烈的反应?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在广泛讨论该如何看待剧院和城市的关系,如何看待剧院在公共政治文化生活当中的意义。从文化环境来讲,德国剧场的观众的参与程度非常高,政府资助非常丰厚,每年的文化活动的开支当中有大约35亿欧元是流向剧场的,这说明剧场在德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政治意义。
德国戏剧生态的一个特征是没有国家剧院。剧院从性质来看大致分两类,一是受政府资助且有保留剧目的公立剧院,二是独立剧团。整个剧场的生态非常多元。
(一)公立剧院(以柏林为例)
人民剧院
柏林德意志剧院
柏林人剧院
高尔基剧院
邵宾纳剧院
Volksbühne 人民剧院
Deutsches Theater Berlin 柏林德意志剧院
Berliner Ensemble 柏林人剧院
Maxim-Gorki Theater 高尔基剧院
Schaubühne am Lehniner Platz, Berlin
邵宾纳剧院
(二 )独立剧团
独立剧团不是按年接受政府资助,而是按照项目来申请资助的。主要是联邦基金会下设的一个德语表演艺术基金。另外如果是做跟柏林相关的项目,可以申请首都文化基金。总体而言独立剧团的收入要比公立剧院的收入要低很多,但现在也有通过成立独立剧团联邦协会等行业协会来帮助争取更好的权益。公立剧团和独立剧团也并不截然分开,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两者之间的合作。这是剧院和城市的生态的基本状况。
Freies Theater in Deutschland
独立剧团在德国
知识点二
关于柏林戏剧节
从1946年雷克林豪森鲁尔艺术节创立开始,戏剧节就在德国剧场生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鲁尔三年展Ruhrtriennale、世界戏剧节Theater der Welt、冲动戏剧节Impulse、戏剧形式Theaterformen、独立剧场的政治Politik im Freien Theater等不同城市、不同主题、不同运作方式的戏剧节,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1964年创立的柏林戏剧节Theatertreffen。
柏林戏剧节是一个德语戏剧节。它不是德国的戏剧节,包括了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剧团,也包括独立戏剧人。独立的7人评审团任期3年,每年从400多个德语国家的演出中挑选出的10部”最值得关注剧目”到柏林展演。评委选择作品的标准不是艺术上的完美,不是“最好”,而是关注那些提出了新的问题或是探索了新的语汇的作品。这不只是一个关注专业性和艺术性的戏剧节,更是一个关注当下社会的戏剧节。柏林戏剧节下设很多活动,比如Stückemarkt发掘新剧本,TT kontext论坛讨论当下社会最新的政治议题。因此我们看到柏林戏剧节就像一个前沿学术会议,科学家在一起提出问题,探讨未知,戏剧的边界因此得到拓展,而不是重复和美化已知的东西。
Theatertreffen Jury 2019
2019年柏林戏剧节7人评审团
知识点三
关于导演剧场
和英美剧场的权力结构与美学取向相比,德国当代剧场可以被看做一种导演剧场(Regietheater)。这就意味着文本不再居于剧场创作的中心地位,导演不仅有自由、甚至有义务去重新发现经典文本和当下语境的联结方式。对经典文本的激进诠释很容易引起保守人士的反感,英国剧作家大卫·黑尔(David Hare)爵士就抗议:欧陆导演正在感染我们的剧场,英国戏剧的伟大传统被歪曲了!我们怎么看待文本和舞台、经典和时代的关系?德国当代剧场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向?
1、导演是否有权力来处理经典文本?
导演剧场的一个基本立场是:导演不仅有自由,而且有义务去重新发现经典文本和当下语境的联系方式。在这种重新发现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颠覆观众对经典文本的印象(有时是刻板的印象)。导演有权力处理经典文本,首先是因为经典文本不存在版权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处理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尊重版权法。我们在讨论德国这些导演剧场作品的时候,主要是讨论他们怎么来处理经典文本,而不是讨论他们怎么处理当代文本的问题。
2、解决版权问题之后,导演如何行使这个权力?
通过几位大家比较熟悉、也有代表性的德国导演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如何处理经典文本。
Thomas Ostermeier,邵宾纳剧院艺术总监
Hamlet, 2008《哈姆雷特》
赫伯特·弗里奇(Herbert Fritsch)
Herbert Fritsch
Die Physiker《物理学家》
der die mann《他她它》
乌尔里希·拉舍(Ulrich Rasche)
Ulrich Rasche24
Woyzeck《沃伊采克》
Das gro?e Heft《恶童日记》
埃尔萨·蒙塔克(Erson Mondtag)
Erson Mondtag
Die Vernichtung《灭绝》
Das Internat《寄宿学校》
凯蒂·米切尔(Katie Mitchell)
Katie Mitchell
Fr?ulein Julie《朱莉小姐》
Schatten /Eurydike sagt《影子(欧律狄刻说)》
西蒙·斯通(Simon Stone)
Simon Stone
Drei Schwestern《三姐妹》
Hotel Strindberg《斯特林堡旅店》
导演剧场在德国戏剧生态中已经成为主流做法。导演不仅有权力,而且有义务找到经典作品与当下语境之间的联系,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联系,这个作品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搬演经典作品?不是因为它是经典,是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有关,因为我们关心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我们进入剧场,不是去欣赏一件纯粹的艺术品,不是通过膜拜经典而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我们是去讨论这个世界的。通过经典作品讨论切身议题,这才是剧场的意义。
陈恬老师最后强调,透过德国当代剧场风景,我们看到剧场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意义,因为它不仅是艺术欣赏的场所,更是人与人发生真实联系、共同讨论切身议题的一个公共政治空间。
嘉宾:陈恬(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