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泛、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极其严峻的挑战面前,如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动亿万国人的心。最新出版的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3月号)立足历史,聚焦当下,精心策划了《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旧上海的传染病和隔离医院》《我亲历的几次流行病阻击战》等一组反映百年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与社会变迁的专题文章,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与信心,凝聚共识。
由资深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撰写的《旧上海的传染病与隔离医院》一文,梳理随着西医的兴起和西方公共卫生理念的传入,从牛痘局、隔离病房到中国人创办的传染病隔离医院——中国公立医院,近代上海城市防疫建设初具雏形。《我亲历的几次流行病阻击战》一文由著名健康教育专家胡锦华先生亲述,回忆其亲自参与数次上海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特殊经历:1971年7月百万人患“红眼病”,百万张预防红眼病宣传单随《解放日报》派发至千家万户;1972年盛夏时节50万人齐患“蹊跷”的皮肤过敏,奇痒难止,流行病学专家和皮肤病专家深入田间农村调查,查获真凶——桑毛虫;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35万市民感染甲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上海临危不乱,积极应对,成功遏制疫情;正是经历过抗击甲肝疫情的锤炼和考验,来者不善的“SARS”也在上海各界众志成城有章可循的全线抗击面前节节败退。
《世纪》编委会主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沈祖炜先生在《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一文从公共卫生意识角度剖析近代中国应对疫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揆诸现实,他认为:当代中国防治疫情具有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和制度优势。我们的科技力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弄清疫情的来龙去脉,研究出有效的医疗方案;我们的组织体系可以组织起全国各行各业全面打响疫情阻击战;我们的社会动员能力可以实行最有效的隔离、消毒、集中收治等防疫措施。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温故而知新,诚哉斯言!
周峥嵘
2020年第2期目录
世纪遐想
01.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沈祖炜
世纪特稿
04.“社论”《民主颂》作者并非毛泽东/何志辉
图 | 1943年7月4日《新华日报》第一版 本刊专稿
18.旧上海的传染病与隔离医院/薛理勇
图 | 上海城隍庙右侧的“牛痘局”清晰可见
图 | 时疫医院大门
41.我亲历的几次流行病阻击战/胡锦华
图 | 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期临时病房
口述历史
11.父亲武和轩与民革上海市委/ 武重年 口述 马长林 撰稿
图 | 上海市政协文化俱乐部原址茂名南路58号(今花园饭店内)
15.关于我送《柳文指要》给尼克松翻译的前后——兼为章含之忆述作一说明/朱永嘉 口述 司徒伟智 整理
图 | 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左侧依次为基辛格、尼克松和翻译傅立民
史海亲历
46.忆1949年随团赴匈参加“世青节” / 舒铁民
图 | 中国集体腰鼓节目获得第二届世青节表演集体项目“特别奖”
22.南京第一座毛主席大型塑像落成记/刘梵天
图 | 2019年作者在定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遗址的毛泽东大型雕像前合影
24.“二丁事件”的来龙去脉(下)/丁立春 丁桂荣
28.复旦中文系老教授印象记/罗银胜
图 | 伏案工作的朱东润先生
32.我所经历的立三路线的失败——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五)/修良
77.缘悭一面忆牧惠/王尔龄 史卷拂尘
37.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之谜/李先元
图 | “上海隧道之父”刘建航
39.郑苹如小组刺杀丁默邨究竟在哪里?/李喆
54.外公戴戟勋章申补记/沈坚
图 | 1933年元旦,“一·二八”抗战授勋仪式后的戴戟留影
57.1974年复旦一场荒唐的教授考试/李北宏 港澳台纪闻
59.心怀家国的余光中——台湾文化人轶事系列之二/吴建国
图 | 对谈活动结束后,吴建国致赠余光中(左)感谢奖牌
故人旧事
62.宋庆龄义助侠女施剑翘/徐锋华
66.司徒雷登1946年重回出生地杭州/周利成
图 | 1936年的司徒雷登
69.我的堂叔郭秀士/郭树清
72.外婆陈洁如口述史料问世始末/陈忠人
图 | 蒋介石和陈洁如
名流综谱
88.祖父项松茂是商界民族英雄/项秉仁
图 | 中年时的项松茂
图 | 项松茂的对联手迹
图 | 当年北四川路五洲大药房第二支店
74.丁宁:杰出词学大家 闻世护书英雄/吴昭谦 笔记掌故
58.重游钓鱼台芳菲园想起的/汤世稼
78.我心中的沙面/丁景唐
78.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阎长贵
79.徐开垒的荧荧楼里有“三多”/沈扬
79.感谢迪士尼/任溶溶
93.父亲向梅兰芳先生求索扇面/杨大容
图 | 梅兰芳在上海
艺苑春秋
80.父亲杨村彬与京剧《海港》/杨乡
图 | 杨村彬
图 | 1965年京剧《海港早晨》剧照,由上海京剧院二团演出 书林幽径
85.恩师朱东润与《李方舟传》/包立民
图 | 朱东润先生与夫人邹莲舫、次子朱君遂合影于1930年代,图片引自陈尚君:《朱东润先生1939年的学术转型 》一文 编读往来
94.为潘汉年的“心病”作个“解”/邓伟志
95.读2020年第1期《世纪》有感/王孝俭
96.编余琐谈/沈飞德 名家书画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