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详情见:《美术的诞生 | 那些特展中的罗马大奖作品①》)推送我们介绍了罗马大奖的历史,并欣赏了“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中的部分罗马大奖作品。本期我们将继续欣赏此次特展中剩余的获奖作品,并一起来了解关于罗马大奖的更多内容!
此次特展中有两幅同样题为《约瑟夫在埃及被他的兄弟们认出》的油画作品。它们尺幅基本相同,都完成于法国大革命拉开序幕的1789年,并同获了当年的罗马大奖。
不同于1789年法国时局的汹涌激荡,学院选择了一个显得简单而愉悦,取自《旧约》圣经的故事作为当年罗马大奖赛的指定主题:约瑟夫是以色列的先祖雅各的第十一个儿子,也最受父亲宠爱。他被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因嫉恨合谋贩卖给了以实玛利人到埃及做奴隶。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解读梦境的特殊技能,帮助法老预测到了大丰收与大饥荒,并让整个埃及做好准备避免了灾难。约瑟夫也因此被授予了长官的权位。后来迦南地区也发生饥荒,他的十名兄长前往埃及买粮,遇到了已在埃及位高权重,过去被他们加害过的兄弟约瑟夫。约瑟夫不计前嫌与羞愧的兄弟们相认,还把家人接往埃及生活。
1.《约瑟夫在埃及被他的兄弟们认出》
安娜-路易·吉罗代·德·路西-特里奥松(1767-1824)
布面油画/1789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89年罗马大奖(第一名)
《约瑟夫在埃及被他的兄弟们认出》
夏尔·梅尼耶(1768-1832)
布面油画/1789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89年罗马大奖(第二名)
第一名获奖者吉罗代是大卫的学生,而第二名获奖者梅尼耶则师从佛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革命派的大卫与保皇派的文森特不仅政治理念相左,对应到艺术风格上也有所不同。对比这两幅他们各自学生的作品,我们也可以一窥新古典主义原则下激烈与柔和的两种风格。两件作品都是浅浮雕式的叙事风格,服装和建筑的描绘也展现了对历史背景的考古尊重。有趣的是,吉罗代将主要人物约瑟夫放在了画面的右边最高处,构成了一幅动态复杂、情绪渐进的构图。而梅尼耶则将约瑟夫放在了画面的中央,在朴素的构图中展现了更加丰富的细节和柔和的色彩。
2.《雷古勒斯回到迦太基》
夏尔·戴维宁(1764-1838)
布面油画/1791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791年罗马大奖
戴维宁同梅尼耶(《约瑟夫在埃及被他的兄弟们认出》作者之一)一样,也在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门下学习绘画。1791年是他第五次参加罗马大奖赛,最终他凭借此画折桂。当年学院指定的主题是出自罗马帝国时代的大诗人贺拉斯《诗艺》中提到的一则故事:罗马执政官雷古勒斯遭迦太基人关押,后来迦太基人在一次惨败后,放其返还罗马,企图通过他与罗马人议和并交换俘虏。但雷古勒斯返回罗马后,却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指出决不能与迦太基人议和,并自愿返回迦太基,后被酷刑处死。这一英雄主题的选择在当时意在颂扬共和国的美德和民族主义情怀。
受时局影响,戴维宁直到1799年才启程前往罗马法兰西学院,并于1816-1823年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3.《阿碦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
布面油画/1802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802年罗马大奖
安格尔师从大卫。这件他的早期代表作很明显地借鉴了大卫严禁肃穆的构图,尤其是受到名作《抢夺萨宾妇女》的影响。但另一方面,这幅画已经开始显露出安格尔反古典主义教条的艺术特点,例如男性人体尤为秀长,不借助阴影表现人物的立体而更多地强调线条等。后来安格尔留学罗马,有机会见到了拉斐尔的作品,与老师大卫的风格就更加不同了。
画作的主题选自《伊利亚特》:阿碦琉斯因为阿伽门农夺其战利品(女奴布里塞伊斯),而愤怒离营。后阿伽门农委派使者们前来劝说,希望他重新加入到对特洛伊人的战争之中。
4.《埃涅阿斯扛起他的父亲安喀塞斯》
梅里-约瑟夫·布隆德尔(1781-1853)
布面油画/1803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803年罗马大奖
布隆德尔师从让-巴普蒂斯·勒尼奥,并于1803年凭借此画获得罗马大奖。作品题材源自《埃涅阿斯记》。埃涅阿斯是特洛伊战争英雄之一,也是安喀塞斯和阿弗洛狄忒(维纳斯)的儿子。安喀塞斯因为暴露了与阿弗洛狄忒的关系,受到惩罚成为瞎子。画家选择描绘的时刻是特洛伊城被攻破后,埃涅阿斯带着老父以及儿子斯卡尼斯逃离焚烧的特洛伊,并去建造一座将取名为罗马的新城的场景。尽管这件作品在视角和人体的表现上略显僵硬,但画面很多细节体现出艺术家的独创设计:不知是月光还是太阳光,悄悄从画面左方射入;人体的明亮与服饰的艳丽色彩,和黑暗的背景形成对比;然而右边熊熊燃烧的城市又点亮了黑暗的背景……
当时英法战争爆发,年轻人被号召参与国防,这一主题也旨在呼应这一事件。作品也象征着民族大难时每一代人互相帮助的重要性。1824年沙龙后,布隆德尔获得了查理十世所赠予的骑士勋章,并成为学院终生教授。
5.《布里塞伊斯哀悼普特洛克勒斯》
让·阿洛(1785-1864)
布面油画/1815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815年罗马大奖
阿洛于1785年出生于波尔多的画家家庭,他在巴黎师从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后又进入了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的画室。
1814年,拿破仑在军事方面的失利与他的让位使得时局动荡。次年罗马奖的这一指定主题就变得十分复杂。续接安格尔《阿碦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的故事,这幅画面表现的是阿碦琉斯密友普特克勒斯代替阿碦琉斯出征特洛伊,却战死疆场。阿洛一方面遵循了大卫式的严谨构图和人物情绪表达的差异,一方面又受到安格尔影响,夸张地使用了线条,尤其是在布里塞伊斯和画面最右女子的描绘上。阿洛在罗马与安格尔结识,并保持了良好的友谊。
6.《俄诺涅拒绝帮助受伤的帕里斯》
安托万-让-巴蒂斯特·托马(1791-1834)
布面油画/1816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1816年罗马大奖
安托万·让-巴蒂斯特·托马曾在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的画室学习。1816年凭借此画,他击败了同样参赛的泰奥多尔·席里柯,成功折桂。在他的这件罗马奖获奖作品中,我们已可以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气息。
俄诺涅本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妻子,帕里斯与斯巴达王后海伦私奔后便被抛弃。由于海伦的失踪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在战争的最后,帕里斯为希腊联军将领菲罗克忒忒斯所重伤,唯有俄诺涅可以帮助他。海伦于是带着帕里斯前来跪求救治。画面表现的便是难以忘怀被抛弃之恨的俄诺涅断然拒绝救治帕里斯的情景。帕里斯恐惧又绝望的神情和俄诺涅决绝傲慢的态度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整个画面也笼罩在一种悲剧又梦幻的色彩之中。
至此,我们一起欣赏了本次特展中的十余件罗马大奖作品,并得以一窥当时法国社会的激荡变迁,以及学院与绘画的发展方向。进入到19世纪,随着各类先锋艺术的迅速兴起,关于学院艺术和体制的反思与质疑也日渐激烈。1968年,罗马大奖被法国时任政府正式取消。罗马大奖留下的许多作品则被保存在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