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官地位要高于武将,社会上以重文轻武著称,但是万事没有绝对,在宋真宗宋仁宗年间,不少文官就哭着喊着要将自己从文官系统转为武将。
宋朝的文官都是成年人,他们选择都要的原因很简单,武将官衔确实有同等级官员没有的好处。
最简单的好处自然就是工资了,宋朝政府打压武人地位,给普通大头兵的工资很低,但给武将工资十分大方,基本上稍微有品级的武将工资标准都是百人敌(一人顶得上上百个小兵的工资)。
范仲淹当户部郎中时月料钱是35贯,被宋仁宗强行转为武职观察使(这个职务和枢密使一样原本就是唐朝顶级太监的职务)后,月料钱上涨为200贯,和宰相相当(但是范老爷子坚决推辞掉了)。
元丰改制后同样是从五品的官衔,文官的中奉大夫月料钱是45贯,而武将的防御使是200贯。
此外当观察使还能参与边境上的回易,还是以范仲淹为例,他在西北边境每年都有2万贯的“回易”公款自由支配,安排个把亲戚吃闲饭谁也不认为是贪污。
北宋低级文官的工资只算是中产,家中还有众多亲戚要照固,在经济形势紧张的前提下,很多文官愿意的转职为武官。
其次就是升迁,尽管宋朝文官升迁从时间到程序都远强于武官,但在战时武官可以进入隔级升迁的快车道,不少熟读兵书的北宋文官在文官事业无望时,就希望转职为武官赌一把。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种氏家族,种氏家族本来是文官世家,到了种世衡这一代就投身军旅,靠着党项人的人头,转职为著名将领。
种世衡的儿子种诂、种诊、种谔原本就有殿中丞、国子博士等文职,吕公弼等人也看出了种家的砍人遗传天赋,纷纷推荐他们进入军界。
种家兄弟也证明了自己不愧是杀人的“种”,在西北建立种家将的辉煌。
鲁智深和王进等好汉们推崇的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原先也是文官出身,先干文官后当将领快速升迁成了种家的门风。
当然了为了保险期间,很多文官转武职时还是保留了文官身份,只要武官差遣。
在两宋还有一种文官特别爱转职,那就是文官中的好汉们。
赵匡胤就最喜欢善于动手的文官,他就干过殿试上让进士摔跤抢状元的事,还让状元们学习如何平定地方,希望文官们拿一分工钱“打两份工”。
赵光义对他哥哥留下的武将都不放心,最信任自己的亲戚(比如小舅子李继隆)和府邸旧人。
在赵光义统治时期,武将们很郁闷,但文官们谁要是转职为武将也很容易,有大佬们推荐就行。
这让不少有武人习气的文官就钻了空子。
王嗣宗是赵匡胤选中的状元(975年),却也有武将的脾气和功夫,他经常和同僚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是文官群里的另类。
在赵光义时期,他就很喜欢参合军事事务,宋真宗上台后,他干脆就转职为耀州观察使。
王状元转职后果然一帆风顺,不光多拿了工资,还因此升迁为枢密副使和节度使(就是被寇老西欺负过),最后以太尉身份退休终老。
在宋朝不光有文官转武将,还有武将千方百计转文职,这种情况我们下回再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