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见柏杨
刚刚过去的 2006年,对 86岁的柏杨来说,充满了对生活、生命的期待和渴望。短短的 365天里,他已是五进五出医院了。直到我们准备去台北接受柏杨手稿文物捐赠的时候,还没有敲定捐赠仪式到底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举行。起程的前几天,张香华老师隔海打来电话,告之柏杨已出院,他将在家中等待我们的到来。这个电话传达给我们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柏杨先生的身体在恢复中。
2006年 12月 12日傍晚,我们到达台北。从北京经香港到台北,竟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上午,我们前往台北县新店市探望柏杨先生。天下着绵绵的冬雨,两边绿色滴翠涌满视线,转过了几道山梁,就到了柏杨居住的花园新城揽翠大厦。起初只是感觉大厦的名字很美,穿过摆满鲜百合花的走廊,进到柏杨家中,透过客厅的大玻璃窗,放眼眺望,才深深领悟“揽翠”二字的真正含义。近处的山谷中,躺着幽静平缓的新店溪和星星点点的民居,远处 20多公里外是层峦叠翠的阳明山,都在淡淡的云雾中隐现,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柏杨。因为柏杨体质很弱,张香华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用消毒液擦了手,并悉心嘱咐大家不要与他握手。放轻脚步走进卧室,看到躺在床上的主人向我们点头示意,柏杨身上盖着鲜艳的红花锦缎被,虽然插着鼻饲管,但还是显得精神不错,他激动地说:“你们这么远来看我们,好高兴啊!”“我希望大陆人多来台湾,希望对台湾有好印象,也希望台湾人多去大陆,对大陆有好印象。”主人的情绪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
就在我们去看他的前一天,台南大学在柏杨先生家中授予了他名誉教育学博士学位。柏杨一生求学之路多波折,始终未能拿到真正的学历证书,这次台南大学校长亲自登门为他举行“拨穗”仪式,让柏杨很高兴,他诙谐地说:“我就是要文凭。”
12月15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柏杨寓所。这里已聚集了柏杨夫妇的数位好朋友和一些新闻媒体的记者,因为考虑到柏杨的身体状况,仪式决定尽量搞得短而精。
10点30分,围着红色围巾,戴着褐色鸭舌帽,围着迷彩毯坐在轮椅上的柏杨,被推进了客厅,精神比前天看到时又好了许多,且思维敏捷,说话也依旧幽默犀利。捐赠仪式时间不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致辞感谢柏杨夫妇捐赠大批手稿文物,称柏杨先生这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义举和善举,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些宝贵资料虽然为现代文学馆所珍藏,但它将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和世界华人所共享。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与柏杨有着几十年合作的友情,洋洋 72卷《柏杨版资治通鉴》都是远流出版公司推出的。王荣文代表主人将柏杨 1991年在美国获得的国际诗人桂冠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还在现场亲自戴了戴,引来了一阵掌声。王荣文在致辞中表示:“柏杨先生的手稿、文物一部分到北京,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好事,对两岸文化交流、文物共享有好处。”柏杨也激动地说:“我感觉非常荣幸。文学馆收藏我的作品,这也是我和文学馆的缘分。”
之前,柏杨的一些老朋友对这一举动也有些想不通。台湾亦有其他人说,柏杨吃台湾的米喝台湾的水 50多年,不该把手稿文物给大陆。对于“文化资产外流”的说法,令张香华颇感压力,她先期赴北京时,我接她去文学馆的路上说到这次捐赠,她说:其实捐赠手稿文物给谁,完全是“随缘”,她和柏杨与周明先生有着 20年的友情,至今他们卧室中还挂着一幅周明 1987年在香港送给他们的“长安牡丹王”罗国士画的牡丹图。柏杨常说:“大陆可恋,台湾可爱,有自由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
在揽翠大厦的捐赠仪式上,张香华还说了这样两句话:柏杨有两个女儿在大陆,部分手稿捐赠到北京,也可以让他的女儿有感情的分享。
中国人 中国心
“我是中国人”,是柏杨发自内心的感叹。1984年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讲演,对有人提出台湾独立的说法进行批驳,他说大陆和台湾有着“同一个血统,同一个长相,同一个祖先,同一种文化,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只不过住的地域不同而已,怎么会有这种现象”。柏杨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了海峡两岸应当统一,台湾不能独立的看法。
在 2006年 12月 15日的捐赠仪式上,柏杨也有大陆和台湾同文同种的提法。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有着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柏杨 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88年 9月重返大陆,《人民日报》在他们夫妇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发布了他到来的消息。这次回来,柏杨还回了故乡河南辉县。不知为什么,已改了乡音的他,站在故居老宅前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陌生感,连生养的地方都有了异乡的感觉。好在祖坟还在,他在父亲的坟前磕了头,内心百感交集。父亲的碑文是他写的,女儿冬冬代他立的,碑文上有这样的话:“我于一九四九年远移台湾,将来也葬台湾,子孙永难再归故土。父死之年,五十有七,儿今已六十有九,为我父立此一碑,如果幸得保存,作为海峡两岸郭门一线相牵,血浓于水,但愿两地后裔,相亲相爱。”这绝不只是郭家一门的心声。
大陆之行感慨万千,回到台北的柏杨当即秉笔展纸写下了 12万字的文章《家园》,发表在《中国时报》上。他还在之后出版的《家园》单行本的封面题写了这样的心声:“大陆可恋,台湾可爱,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园。”
早在一年前,柏杨就在香港见到了分离 40年的两个女儿毛毛和冬冬,望着已生华发的一双女儿,他悲喜交加。相聚的一周是如此短暂,女儿们要回去了,柏杨很怕这是永诀,在车站分手的时候,他望着女儿们的背影抑制不住自己而扶栏失声痛哭,张香华一把拉上他,又登上了女儿们乘坐的列车,一直把她们送到罗湖口岸。好在很快两岸就解冻了探亲的禁锢,隔绝了几十年的门户终于打开了。
柏杨还写过一首诗一样的散文:
中国版图像一片和平宁静的海棠叶,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的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碧绿海水中的小小珍珠。
这就是中国人柏杨心中不容分裂分割的中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