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柏杨,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的《丑陋的中国人》,这部杂文集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曾风靡海内外有华人的地方,我也是在这一时期从他的文章中初识柏杨的。这部 1985年在台湾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的书,曾以非正规出版的方式在大陆出现,并广泛流行。1986年,湘版《丑陋的中国人》在内地发行,很快赢得读者专家赞誉,同时也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批评声音,有些甚至很尖锐,例如关于如何面对国民性瑕疵、酱缸文化等等。
时间一晃 20年,柏杨再次受到海峡两岸和华人世界关注。但这次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由于他和夫人张香华把一大批珍贵的手稿、书信、著作、文物,无偿地捐赠给海峡这边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而引发的。我作为现代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有幸直接接触到这件事情,也就有了再次走近柏杨、近距离关注他的人生和心灵世界的机缘。尽管接触是短暂肤浅、感性个体的,却多少能为关注柏杨的读者提供一些认识这位身世传奇、经历坎坷、著作等身、文笔犀利的当代“中国人”作家的最新信息。
十年释通鉴
在柏杨的写作生涯中,最浩大的一项文字工程是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动笔那年他 64岁。缘起是柏杨与远流出版公司的董事长王荣文的一次谈话,他说想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翻译成现代语文,并仿效“臣光曰”,另加“柏杨曰”附上读史心得。王荣文对他这一宏愿当即拍板敲定,先是规划每月译写一册,预出 36册,三年完成。后因文译白字数剧增,改为出 72册。这部书柏杨前后写作了十年,用他的话说:“这十年也几乎成了我的另一场新的监狱生活,书房成了囚房。”他常常是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入梦,而又忽从梦中惊醒,爬起来继续写作。
《柏杨版资治通鉴》1983年 9月出版第一册《战国时代》,至1993年全部出齐,这年的 3月 7日台北诚品书店举行盛大酒会,亲朋好友汇聚一堂,庆祝全书问世。这一天成了“柏杨日”。
近日,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两部柏杨作品:新版《柏杨曰:柏杨读通鉴?论历史》和柏杨版《中国历史年表》。《柏杨曰》是《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精华版,是柏杨本人从 72册白话文《资治通鉴》中精选出 862则,以“柏杨曰”为名重新结集,以示与原著“臣光曰”的不同立场。该书 1999年时曾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过,2004年版权到期后,市面上很少再见到该书正版,许多读者只能从网络上搜寻该书片段来“过瘾”。柏杨版《中国历史年表》是该书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出版。《年表》以表格形式,逐年记录,上自开天辟地,下至中华民国成立,数千年间的重要事件与人物,都一一网罗其中。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