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与卢卡爱乐乐团演绎《善变的女人》一曲时,机器人YuMi担当指挥一角,抢走了波切利不少风头。图/视觉中国
■本报见习记者 王筱丽
尽管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高亢的歌声足以穿破意大利比萨的威尔第歌剧院,但众人的焦点显然集中在了他身边的“指挥家”———瑞士科技公司的双臂机器人YuMi。这场于不久前举行的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是第一届国际机器人艺术节的终场演出,在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与卢卡爱乐乐团合作 《善变的女人》 一曲时,机器人YuMi担任了指挥一角。
人类花了17小时,教会机器人指挥一支六分钟的曲子
双臂机器人YuMi诞生于2015年,是全球首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机器人。卢卡爱乐乐团指挥安德烈·科隆比尼以“示范编程”手把手调教了机器人,他握着机器人的手臂进行引导,随后机器人便能够记住这些动作并在演出中进行重复。为了能让机器人顺利登台,短短六分钟的曲目,科隆比尼用了整整17个小时才教会了YuMi整套指挥动作。
事实上,机器人指挥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8年,日本机器人Asimo就曾指挥过底特律交响乐团,九年过去,YuMi显然比Asimo进步了不少。Asimo只能做出极其有限的上下和单臂动作,但YuMi的双臂几乎跟人类一样灵活,并借助于最新软件为其设计的微调动作,YuMi的“指挥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YuMi的设计起初只是为了满足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对柔性生产和灵活制造的需求。然而,如今机器人们已不满足于仅在工业领域大展身手。此次化身指挥家前,YuMi其实早就开始了“多栖发展”:化身DJ,打碟玩摇滚;在象棋比赛里,为选手摆棋;为顾客泡咖啡,还拉得一手好花。
机器人音乐家们准确但“无情”,最合适的岗位是指挥助理
在演出结束后,科隆比尼用“还不赖”评价了YuMi当晚的表现,“一切都在预想中,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不过,机器人指挥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指挥的敏感性和情感,因为机器人没有灵魂、它只是一支手臂,不是大脑,不是心脏。”
机器人无法掌握人类指挥家的核心———对于音乐的敏感性,随着音动而动,随着乐感而感。虽然YuMi在演出中没有出现差错,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突发的状况都是不被允许的。乐队不能改变节奏,因为机器人无法即兴发挥;歌唱家们亦步亦趋地跟着机器人的节奏,生怕错过了一个拍子;一切事先未被编入程序的渐快乐段和渐慢乐段都会毁了整首歌曲。指挥家和乐团之间互动的火花消失了,各乐器部门之间心有灵犀的配合不见了,音乐的情感性和偶然性因为死板的程序而荡然无存。机器人使用它的手臂,但灵魂和精神终究来自于人类。
“从现在的技术条件来看,机器人指挥家只是充当了‘高级节拍器’的角色。”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刘灏这样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但与此同时,机器人能够完全代替人类指挥的可能性非常小。指挥并不只是简单的节奏控制,每个指挥家都有其特定的手势,对乐曲快慢的掌握,对每一个和声的情感理解,这些都是机器人难以企及的。据刘灏透露,上音目前也会使用“算法作曲”,通过公式对音频进行剪辑等工作。“但这类程序还是依附在人类的情感和乐感之上,我们借助机器表现音乐,但它们终究只是可控的辅助手段而已。”
在此之前,诞生于意大利的钢琴机器人“泰奥”就曾引发过“机器人抢人类饭碗”的热烈讨论。53指机器人泰奥与意大利钢琴家罗伯特·普罗赛进行过一场“人机大战”。“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机器人钢琴家,一个音符也不会弹错的我比任何一个人类钢琴家都厉害。”机器人泰奥对罗伯特立下这样的“狂言”,并号称能演奏人类钢琴家演奏不了的曲目。
人类区区10根手指如何敌得过机器人的53指? 当泰奥听到罗伯特弹出了乐谱上不存在的音符时,它会不留情面地指出错误。尽管罗伯特向它解释,人类会将情感变化融入在琴声中,琴声会根据人的心情、状态有所起伏,与乐谱不符不足为奇;但是泰奥好像对罗伯特的解释并不买账,仍然表示,一点也不喜欢罗伯特的演奏,无法理解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它才是最标准、最正确的表现形式。
依托于现代科技,机器人在技术上表现出来的准确性,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人类。但是在音乐领域,最重要的恰恰是人类的情感,人类极其丰富的情感是无法用程序提前设定的。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机器人彻底与音乐界无缘,科隆比尼就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建议,“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可以作为一个助手,在指挥缺席的的情况下与乐团进行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