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手稿“题设色大痴巨幅李匡吉求赠宛陵郡守佟青岩”。(上海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 李婷
清代画坛几乎被“四王”的创作与理论统领了,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王原祁,近代书画大师黄宾虹、吴湖帆等均受其影响。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凌利中最近出版的论著 《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 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这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将王原祁亲笔题画手稿300年来首次“原大彩印”(按原作1:1彩印),并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笺释,发掘出一批鲜为人知的史料。它们不仅是研究王原祁绘画理论和创作的重要资料,也为“四王”乃至中国文人画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两字之删,脱漏重要画史
什么是题画手稿? 它们为何如此重要? 凌利中告诉记者,古代的文人画家喜欢在画作上题跋,这些题跋通常也包含了大量与美术史和文化史研究相关的信息。题画手稿,通俗地说,就是画家在题跋前打的草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作者本意。
据透露,之前关于王原祁题跋的书有两本,一本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的 《麓台题画稿》,一本是1934年出版的 《王司农题画录》。在对王原祁题画手稿研究中,凌利中发现了不少在这两本书上看不到的信息。这有可能是编辑中无意识的笔误造成的,也有抄录者故意为之。
比如,在 《王司农题画录》 中有一条题跋:“题设色大痴巨幅李匡吉求赠”,在手稿中却是:“题设色大痴巨幅李匡吉求赠宛陵郡守佟青岩”。《王司农题画录》 的信息,让人以为是王原祁的学生李匡吉问王原祁要这张画,而事实上这张画不是他学生要的,是要赠给宛陵郡守佟青岩。
后人编辑时故意回避的内容就更有意思了。比如题画手稿的第一条中有以下内容:“余前于华亭司农处获一寓目”,《麓台题画稿》 《王司农题画录》 则都把其中的“华亭”二字去掉。“华亭司农”即王鸿绪,康熙十二年进士,精鉴藏,他收藏过许多画史上赫赫有名的巨迹,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卷。凌利中认为,隐去了“华亭”二字,或许是因为王鸿绪的名声不好,后人不希望人们知道王原祁曾与其有过交往。
别出心裁,围棋、医术入画理
王原祁题画手稿,吴湖帆曾鉴定过,其日记里有他于1938年看了这件东西的记录,称“真而可玩”。手稿入藏上海博物馆后,谢稚柳作题签“清王原祁题画草稿册”。“该真迹浮出水面,不仅具有校勘学上的意义,也为判断相关传世作品真伪提供了最直接的原始依据。”凌利中说,王原祁师承董其昌及祖父王时敏之学,受康熙恩宠,他的作品是后世作伪的集中选择。近年来,王原祁书画是拍卖场上热门拍品,伴随着这部题画手稿的影印出版,真真假假的“王原祁款”画作将露出真面目。
王原祁不仅创作水平高,也是“四王”中最有理论高度的,其观点常为研究者引用。通过他的手稿,研究人员发现:王原祁的山水画理论颇有特色,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比如,他与当时的姚文侯、邹元焕等围棋国手多有交往,有几条画论里专门谈到围棋,认为“积小块为大块”等具有创造性的精辟画理,与“以一当十”之棋理相通。
此外,王原祁结交很多杏林高手,他认为用药和画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他在手稿中写道:“余惟画家之倪、黄,犹药中之参、苓也。朱君善用参、苓,写以赠之。”业界专家指出,这些内容在以往的史料中鲜少提及,对理解王原祁整个的画学思想及其来源,是很好的补充。
此次出版的 《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 还附了王原祁祖父王时敏的十则题画、诗文序跋手稿,这些材料也是第一次公布,它们显示:王原祁家族曾关涉清代五大文字狱之一的“一柱楼诗案”。
代笔是书画鉴定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传说,与王原祁同为“四王”之一的王鉴也有代笔人,其中一位叫朱令和。根据王时敏的手稿,朱令和确有其人,且与王鉴关系密切。研究人员找来目前所见的朱氏惟一的一件山水画册,发现其风格与王鉴十分接近。这条手稿,为研究王鉴的代笔真相,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