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第3部《死神永生》英文版
《流浪苍穹》
《生于一九八四》
第一个入围世界“雨果奖”的中国作家是刘慈欣,第二个是郝景芳。相差20多岁的两位科幻文学圈代表人物对话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上周末,郝景芳带着她的新书 《流浪苍穹》 《孤独深处》,在北京与刘慈欣交流科幻创作的体验。褪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核心成员、清华天体物理学高材生的光环,郝景芳的业余时间都在写科幻小说。在评论界看来,她的文字散发着诗意的光芒,善于讲故事,对现实的观察体认细致入微,但要说到底有多大的科学技术含量,却是有争议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科幻文学圈一直有“软硬之争”,科学内核与文学性,哪个元素更能决定一部科幻小说的“成色”? 至少有一点是公认的,如果语言不过关,科幻小说很难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说,直到今天,文学性依然是评判科幻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不少小说或许科技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出色的人物塑造、内心把握以及语言叙述,仍然会成为一部不错的科幻作品。
但显然,市场对科幻文学寄托了更高的科技诉求。刘慈欣将之归纳为“宇宙理性的诗意”,换句话说,科幻小说虽属于通俗文学,需奉献出好看的故事,但有别于其他类型文学,科幻文学天然地需要依托宏大深邃的科学内核,当人们仰望和移情人类之外的世界时,终极思考几乎是科幻作家的本能。只是这里有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把思考冲动妥妥安置在一个脍炙人口的好故事里。多年研究科幻文学的学者宋明炜谈到,优秀的科幻小说正是将日常生活重新编码,通过创作某种陌生化效果,引导读者察觉现实中的“不可见”。
在科学内核上洒一层诗意的阳光
刘慈欣认为,郝景芳的很多小说,都拥有一种其他大部分科幻作品所没有的特质,那就是在主流的科幻题材与科学内核上洒上一层诗意的阳光。这为她的小说增强了可读性与文学吸引力。哪怕是写外星人入侵的 《弦歌》,也不带冷酷血腥,甚至穿插古典音乐描写,显现某种韵律感。《流浪苍穹》 同样也走了诗意化的路径。在刘慈欣看来,《流浪苍穹》 描写了火星、地球两个世界,分别按照不同经济规律运行,类似的题材也曾出现在美国科幻小说家勒古恩的《一无所有》 里,后者是冷冰冰的白描,但郝景芳在经济运行规律的严格设定之外,赋予故事古典温暖的诗意,可以说,在郝景芳还没有入围雨果奖前,刘慈欣就敏锐察觉到这位80后女孩笔下不可替换的文学化色彩。
虽然刘慈欣为郝景芳的文学表现力点赞,但他对于诗意还有自己的理解。“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科幻迷,我经常自觉用特定的科幻思维来看待宇宙、大自然以及人生。这种思维方式没有科学那么严格,也没有文学那么散漫,它介于两者之间,其特点是将科学的、未来的、人生的种种可能性排列组合出来,从中寻找最让人兴奋、最酷的那种。”刘慈欣以 《三体》 为例,他不去评判哪种生存孰优孰劣,而是从宇宙众多可能性中挑出最糟但又最让人兴奋的那种可能性,哪怕是用毁灭的方式去传递宇宙独有的浩渺与脆弱。他说,除了文学表现力,将这种宇宙间理性的诗意表现出来,是科幻文学最大的使命。
科幻不直接书写现实,却往往将现实照亮
不难发现,几十年前的科幻小说中遥不可及的3D打印、巨幕影院、太空探索等科学技术,如今都变成了彻底的现实主义题材。科幻小说如何把握对现实的冷峻洞察与思索? 当现有技术不断满足人们的感官愉悦,我们是否还有动力进一步向外拓展?
对此,郝景芳与刘慈欣给出了不同答案。郝景芳经常会在创作中回溯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坦言,青少年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固,自己按部就班读书考试,拿高的分数,有一个自成逻辑的小世界,但走上工作岗位后,世界变化很快,流动性也强,迷惘接踵而来,她的内心秩序总有一种穿梭感,从小被教会的许多道理在现有环境下行不通。“随着人工智能、VR技术、互联网经济更新换代,未来还会有层出不穷的看法,现实变得动荡、容易失去主见。”她把这种困惑写进今年出版的现实主义小说《生于一九八四》。
细小琐碎的生活体验带给郝景芳以触动和灵感,她的雨果奖入围作品 《北京折叠》 细致刻画了不同生存状态下人的处境。“这些细节都来源于生活。比如,外出时与出租车司机攀谈,他们一家为了设法让孩子上幼儿园,昼夜排队;我还跟路边卖麻辣烫的阿姨聊天,得知她的女儿在黑龙江没法来北京;包括工作中一些场景也被我写进小说。”在郝景芳看来,好的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而存在。但直接书写的方式并不容易真实反映现实,相反,科幻小说用一个遥远抽象的世界作为映照,反而能将现实照亮,郝景芳说这是她未来创作探索的方向。
对于未来,刘慈欣似乎更为乐见其成。以VR技术为例,刘慈欣说很喜欢这个神奇的技术,人类的感官与精神愉悦得到快速释放,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他设想,如果对现有处境不满意的人都戴上VR,美妙的环境可以一下子触手可及。刘慈欣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这种变化可以带来启示,科幻小说还可以容纳更多跳脱常规的可能性。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中国科幻仍属“小圈子”
随着小说 《北京折叠》 入围雨果奖,又一轮原创科幻潮在中国掀起。但是,《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形容中国科幻文学新生力量现状。整体上中国科幻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不过值得安慰的是,近年来,陈楸帆、飞氘、夏笳、宝树等一批“后新生代”科幻作家异军突起,他们不断在想象力、实验性、思想性上进行突破,努力尝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评论家认为,高质量的中国科幻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目前还相对匮乏,往往只有国际性奖项能引起一定的关注度。郝景芳直言,国内科幻整体上仍属于“小圈子”文化,不少国内科幻写作者都在静默中耕耘多年,希望新一轮科幻潮可以缓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现状。刘慈欣认为,目前中国科幻作家队伍很不稳定,涌现出一些科幻作者,但也有很多人选择离开,“专门的科幻小说杂志寥寥几本,稿费有限,科幻作者光靠写科幻小说养家糊口并不容易”。
文汇报记者 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