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未来: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如何成为现实塑造未来》
Ten Billion Tomorrows:HowScience Fiction TechnologyBecame Reality and Shapes the Future
Brian Clegg
St.Martin's Press
(2015年12月版)
随着《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大片在国内的热映,加之本土小说《三体》的成功,中国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热情日益高涨。事实上,科幻小说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着重要影响,从《星际迷航》到《盗梦空间》,无数科学家们受到启发,获得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灵感。科幻小说并不能预言未来,更多是阐释人们面对各种假设的反应,但最让人着迷之处,莫过于科幻小说和现实间时有的意外重合或千差万别。
作者布莱恩·克雷格学物理出身,因热爱科幻,成为了科学记者。他在书中将专业与兴趣结合在一起,总结了大量科幻小说中的话题:如《黑客帝国》中的虚拟环境,《2001太空漫游》中的智能电脑HAL、力场、射线枪和生化人。他也会介绍一些当下的尖端研究,诸如能实现“电脑读心术”的脑电图帽。
当然,这并不是一本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克雷格说,他只是希望能呈现“科幻作家惊人的想象力和真实世界的科技在相同的领域产生的影响”。
书中不乏很多有趣的实例。一开始克雷格就引用了凡尔纳说威尔斯的话,虽然凡尔纳自己笔下的时空旅行者是乘坐炮弹到达月球的,他还是抱怨说,威尔斯“乘坐飞艇前往火星,他构建了一块违反万有引力定律的金属”。虽然很多人曾质疑过罗吉尔·培根建造一堵环绕英格兰的“说话铜墙”的想象,但现在我们真的有了家庭防盗警报。还有《星际迷航》启发了《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的设计师,创造出虚拟的互动环境,彻底改变了游戏的呈现方式。
从克雷格的描述中,可以充分体会科幻小说如何用各种可能性改变现实塑造未来。而对于科幻小说和真实科学的差异,他的看法是,两者在细节上的不一致毋庸担心:“科幻小说有可能会将具体的方法弄错,但它们一定会朝着有可能的方向走。”
(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