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时许,龙华殡仪馆大厅肃穆庄严,黑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只为送一代连环画泰斗贺友直最后一程。大厅里,贺老的遗像悬挂正中,照片上,老人精神矍铄,抬眼望向远方,仍然显得意气风发。挽联写着:“翰墨游丝描摹世间百态艺臻画坛一代宗师,陋室绍酿尽显率真淡泊徳馨华夏流芳百世”,这正是对贺友直朴实崇高的工匠精神的传神写照。
贺友直的作品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喜怒哀乐。如今大师远去,令人悲痛不已。同时,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为艺术界继续前行提供强大动力。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说:“那个把中国连环画带到世界舞台、让我们的人物白描得以媲美世界伟大作品的人走了。但我们不悲观,因为他告诫自己的艺术追求、影响后辈的艺术理念以及留给现世的高蹈艺品,都是值得中国画界、艺术界回味并珍视的瑰宝。”
他似一枚方章,棱角不曾磨去丝毫
告别仪式现场,两侧投影播放着纪录片《率真贺友直》,纪录片中的贺友直正幽默地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尴尬事”,也毫不留情地批评着艺术领域某些“跑偏”的倾向。投影的背后是一面精心布置的照片墙,近40幅贺老肖像、生活照展现了老人开朗率真的性格。
3月16日,贺友直上午还接待来访的客人,中午突发不适被送往医院,当晚驾鹤西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琪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头儿,总说,希望自己能够老得慢一些,‘走,得快一些,最后的离世倒是实现了他的夙愿,只是对于我们而言,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曾任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的96岁的黎鲁是贺友直的老领导、老朋友,昨天他也亲自来为贺友直送行。1952年,贺友直进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正是黎鲁发现了贺友直这个连环画创作的“好苗子”。贺友直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独特的艺术风格,丰硕的创作成果,为新中国的连环画发展史留下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黎鲁成为贺友直一生最重要的艺术见证人之一。贺友直近年和汪观清联合创作了大幅作品《大世界》,作品亮相中华艺术宫后,贺友直一回家就给黎鲁打电话,眉飞色舞地讲述了这件作品创作前后的故事。“就像学生给老师汇报一样。对于画画,他始终有一股使不完的劲。”黎鲁感慨,“上周一通电话时,我说要到他家聚聚,他回复说,身体有些不舒服,休息几天再好好聊聊吧。”未曾想,这成了无法达成的约定。“我真的很想再听听他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想法。”
对于身体状况,贺老其实并非没有感觉。贺老好友汪观清告诉记者,上个月在贺友直家中,贺老对他说:“现在有点不想喝酒了。”汪观清一听就急了:“这是他的生命口服液啊,怎么可以断呢?”当然,几十年的交往中,他也早已熟悉贺友直的性格。“老头是多么聪明的人啊,只是怕家里担心,所以表面上故作轻松。”
为了明年给“老头儿”庆祝95岁生日,汪观清多方努力找到了一枚正方的印章,想找人刻上“‘方正节高,贺友直我兄九五寿笑”时,贺老却将生命的年轮停留在了94岁上。汪观清说,自己将会收藏这枚印章,“师兄一生棱角分明,不曾磨去丝毫。‘方正节高,是我对他思念,更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
他像一个战士,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长话短说直言人间冷暖,走街串巷线描海上风情。”当不少连环画家纷纷转入其他画种的时候,贺友直仍坚守在连环画这块让他津津乐道的创作园地,也成就了他不凡的连环画艺术。陈琪说,“老头儿”就像一个战士坚守在阵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也不下火线。“老头儿”是无畏的战士,用尽心血倒在他奋斗一辈子的岗位上。
其实以贺友直的艺术水准,改画国画,易如反掌。汪观清说起了一件小事。去年到汪家做客时,贺友直一时兴起,拿来一张五尺的“大纸”,两个小时绘就了一幅“种瓜得瓜”国画,送给了好友。“画得真好啊。”汪观清不住称赞,贺友直的国画技艺足够称得上“大师”,但他对于连环画,有着信仰般的忠诚。
画家谢春彦说,贺友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有齐白石式的工匠精神,让连环画登上大雅之堂。如今他走了,中国传统连环画关上了一扇厚重的门。”
施大畏直言:“今天应该如何纪念贺友直,重新再画连环画吗? 贺友直的初衷是每位画家都回到艺术的本分,认认真真做学问,他的人文情怀是博大的。”正因为如此,“方寸回眸———贺友直画故事·馆藏捐赠作品陈列展”特别选择昨天在中华艺术宫开幕,让贺友直这份认真的工匠精神能够得以充分向公众展示。
除了名家云集,不少连环画迷们昨天也闻讯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鲁连荣老人拿着自己收藏多年的贺友直作品,特意从浦东金桥赶来对贺老鞠一躬。尽管没在贺友直生前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鲁连荣说自己对贺友直已经神交已久:“我从小就喜欢看贺先生的连环画,他是真正的大师。他的作品朴实传神,与我们老百姓的欣赏口味贴得近。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艺术家这么突然走了,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