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眼漫游中国》再现了1900年上海繁华摩登的南京路、1910年的北京前门大街等极具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场景。图为海外摄影师于1910年拍摄的北京前门大街理发场景。
1936年的上海外滩风光。
摄于1936年,两位身着旗袍的上海曼妙女子。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有这样一部另类的影片:它没有“情节”、没有“对话”、没有“主演”,却在放映后博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电影眼漫游中国》--英国电影协会国家档案馆从几百份馆藏“中国影像”中精心挑选、剪辑并合成了80分钟时长的纪录影片,其中绝大多数影像资料均首次亮相中国。
英国电影学会把1900年-1948年收集到的中国影像资料做了细致的分类、挑选和修复,把这些“老外背包族”的活动影像拼贴成了《电影眼漫游中国》,观众将会在影片中看到1910年清朝末年的北京东四区、1928年的颐和园与长城、1908年的京杭大运河、1920年的苏州人特有的鸬鹚捕鱼法、1935年的湖南邵阳、1936年的广州珠江、1927年的香港铜锣湾、1929年上海大世界以及1900年上海南京路(这也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中国的活动影像)。从电影史、中国近代史等多个角度来看,《电影眼漫游中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球首映,有着特别激动人心的意义。
“我们制作这部电影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把它当做一本'历史教科书',虽然它有着饱满的历史痕迹和社会密码。”本片主创、英国电影协会国家档案总策展人罗宾·贝克在影片展映后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不妨想象一下,八九十年前的那些游客镜头语言下的那种新鲜、好奇与惊喜吧。我们希望搭建起一座古今沟通的桥梁--一头是当年的拍摄者,一头是今天的观众,虽然隔着时间的长河,但情绪是相通的。观后能产生'历史触感'是我们的制作心愿。”
镜头仿佛凝固了几百年时空
在《电影眼漫游中国》之前,罗宾和他的团队曾为埃及开罗等地打造过多部类似的纪录电影。异域文化天然的独特魅力之外,他更想呈现的是人最本质、最朴实的情感流露。“捕捉到人们的真实表现,和当下的我们建立某种特殊的联系。那是一种特别的感情,一种世纪乡愁”,罗宾说。
就好比面对这些摄影师镜头的“直视”下,有些人腼腆羞涩;有些人迷茫;有些人窘迫紧张无措;有些笑容真诚;有些笑容懵懂。他们就这样真实生动地“来到”当下,来到我们眼前。
“坦荡、静美、无邪”,谈起镜头中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罗宾用了这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他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云南苗族的生活景象。田园牧歌般空旷而静谧的乡村之美已令人心醉,少男少女们个个眉清目秀,身着浅色而干净的衣衫,就像在从林中嬉戏的精灵。面对镜头,他们没有拘谨、没有害怕,只有一种恬美和淡然的感觉。
曾经,无论专业的“35mm”摄像机或业余发烧友喜爱的“16mm”,均为顶级“奢侈品”。这些镜头背后的十几位拍摄者周游了中国大江南北,记载下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昆明、香港等中国各大城市以及湖南和云南等一些偏远乡村之貌。
这些影像均拍摄于1940年之前,绝大多数都是黑白影片。香港鸭梨洲的龙舟比赛如火如荼,赤膊的汉子们和飞溅的水花“燃”起一场激烈的对决。上海街头身材曼妙的旗袍女子们,正和洋人女教师谈论着什么。大世界游乐场游人如织,西装革履的中国男士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坐“飞艇”,有的孩子神色紧张,在母亲怀里一动也不敢动。而到了山城重庆,极具当地特色吊脚楼占据不少镜头,挑夫们在狭窄而拥挤的山道上似乎避无可避,却又每每能灵动地相交而过。苏杭小镇婉约多姿,家家枕水而居,泊有小舟,水光清冽而澄澈,鸬鹚捕鱼的画面,仿佛凝固了几百年的时空……
“我们希望能挑选出对观众而言,有新鲜感、陌生感的场景”罗宾说,最终敲定这些经过反复斟酌,最有风情和趣味的镜头被留了下来:北京大街上有锯木头的、理发的、擦皮鞋的、修鞋帮的、练杂耍的各行“手艺人”;广州街头匠人雕刻象牙的细致入微至今令人叹服,云南苗族少年队列操练的场景也令人忍俊不禁。
“上世纪20年代中国人在伦敦”待呈现
罗宾说,在英国电影协会国际档案馆“中国影像资料库”中,至今依然珍藏着一份上世纪20年代华人在伦敦生活的影像资料,其中出现了华人在皮卡迪里大街上购物的片段。他希望中国观众有机会能看到这些画面,“感谢那些家庭视频,让我们今天得以看见曾经的模样。”
《电影眼漫游中国》的摄影师们有曾经在中国长大的英籍华人、有文学考古系的学者、有新闻报社的记者、有专职的摄像师,而更多的是家庭旅游视频。这些如今看来珍贵的画面,曾经绝大多数都是由普通人拍摄并保留的。他们也会“手抖”,拍出的画面也会“失焦”。和今天背着相机周游世界的“驴友”一样,他们也会四处张望,捕捉动人瞬间,一个个普通人的镜头汇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独特的视角。
英国电影协会国家档案馆现存约100万份影像资料,从1935年开始,就开启民间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接受社会及个人捐赠的基础上,根据影像的重要性进行挑选、收录与分档保存,有幸的是,其中涉及中国的影像几乎都已实现了数字化。这些影像资料极难保存,其中有一位英国人耗时两年拍摄了38部1900年中国纪实影像,最终仅有一部还能呈现画面。
《电影眼漫游中国》还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影片临近尾声时的一个片段,几个清朝装扮的男子在庭院中交谈,画面估计拍摄于1900年之前,或许是现存影片记载下的最为古老的中国场景。但是究竟是何人、在何处所摄,已经无迹可寻。”在英国默片钢琴家约翰·斯威尼的伴奏中,电影画上了休止符,但对于近代中国的了解,远远没有落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