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钰 张鹏
“过去我们的体育课教立定跳远、跑步和引体向上,孩子不愿学。到最后,上了12年的体育课连一个运动项目都没学会。等我们到了四五十岁,多数人参与锻炼还是在走路、跑步,很少组织一个足球、篮球和网球队——因为大家都不会,我们的体育课没有教过。”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正在火热进行,此前的一次论坛中,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一番话发人深省。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从2012年开始,上海17所高中体育课悄然“变脸”:打破传统年级、班级界限,按专项开课、按兴趣编班、按水平分层、实行小班化教学。“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两年多,学生们重新爱上了运动场,也促使高中体育教学体系走向转型。如今,试点学校范围正酝酿“扩容”,9个运动专项的教学大纲已编写完成,将面向一线教师展开培训。
零起点起步,学校出了7位足球二级运动员
曹杨二中高三毕业生王子瑜,今年高考被北京大学录取。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首届试点学生,高一时,爱踢球的王子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足球专项。“过去,两个班一起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愿意踢球的只有五六个人,根本踢不起来。”王子瑜说,体育专项化改革后就不一样了,有着共同运动爱好的学生体育课上一起接受足球训练和参加比赛,很开心。
2013年上海高中生校园足球联盟比赛举行之际,王子瑜在四场比赛中独进四球,加冕“射手王”。“比赛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勇气,进入大学后,我会一直踢下去,因为我有了一门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王子瑜说。
该校体育教研组长帅凯祥介绍,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锻炼时间,学校采用了“80+40”的模式,将每周三节体育课中的两节连上。该校共有117名男生和101名女生选择了足球专项,专项课的教学内容也很丰富,从简单的足球游戏过渡到足球基本技术教学,再到战术配合的练习等。
“经过两年多的专项化教学,今年的高三毕业生中有7位女生拿到了足球二级运动员证书——她们全都是进入高中后才开始接触足球训练的。”帅凯祥告诉记者,参加足球专项课的女生变化尤其明显,从最初的不太愿意到愿意上场踢球,爱看比赛,迷上足球,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高三毕业生范书晗就是其中的一位,高考结束后,她经常约小伙伴们到家附近的足球场踢球,只不过,她是场上唯一的女将。“我跟这些男生从小就在一起踢球,以前都是野路子,没有任何跑位、技术可言,如今,他们对我的球技可得刮目相看了。”范书晗笑着说,体育专项化改革不仅让她快速掌握了一门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合作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在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从喜欢体育发展到了喜欢体育课,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变化,但其中蕴含着学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从一个观摩者、评论者转变成参与者和实践者。目前,该校有体育类社团12支、校运动队10支。在校体育文化节上,全员参与的班级达到了80%。
体育教师的专项水平待提高
“上海的体育课改革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了。”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季浏看来,体育专项化是体教改革的趋势,无论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是从终身体育的角度,专项化都是不二的选择。
在上海,体育专项化改革“渐入佳境”,特级校长、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徐阿根向记者透露了试点的新进展。“试点学校将进一步‘扩容’,每个区县增加一至两所学校。我们也编写好了9个专项的教学大纲,下个月将面向一线老师展开培训,扎实推进这项改革。”徐阿根说。
不过,改革中,体育师资缺乏、专项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仍是专项化发展的瓶颈。“由于带着传统体育教学的烙印,在高中体育师资中,田径、体操老师‘占大头’,开展专项化改革后,专项老师出现了缺口,如羽毛球和网球老师紧缺,一些老师只能跨项教学。”一位一线老师坦言,根据上海市体育教学改革总体设想,本市将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的体育教学改革设想,这样的一条龙改革对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学校迫切需要引进一批专项能力强的老师。
本市高中探索“周末体育俱乐部制”
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问题,上海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在全市试点高中中,曹杨二中首创了周末专项俱乐部培训。校长王洋介绍,周末俱乐部的开展是对专项课教学的一种拓展,旨在对体育运动兴趣较高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锻炼指导。
“在周末体育俱乐部中,学校要求所有的专项老师作为助教参与到训练中去,学习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运动训练。”王洋说,现开设的有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周末俱乐部,深受同学们喜爱。
在该校,体育专项化和体育俱乐部的结合成为拓展学生技能学习空间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学校向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购买服务,利用体育俱乐部的场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王洋说,今后我们也希望从学校购买服务过渡到学生购买培训。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和运动锻炼的终身化发展。
>>>>>> 他山之石
昨天,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在位育中学举行,波茨坦队1∶0胜福建队。 刘祥摄
有专家指出,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一方面要解决好教师与专项匹配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利用好社会资源,聘请高水平教练充实教师队伍,国外一些俱乐部的经验或可借鉴。
上海法国商会会长蔡建虹介绍,在法国,每个区都有体育办公室,负责协调整个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区域内有大型的俱乐部,配有完备的体育设施,每项运动都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
在法国,每天16:30到18:30,是学生到俱乐部运动的时间,住在区域内的孩子都可报名,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按照规定,每位学生可选择两项运动。如果发现不喜欢,也可提出申请更换,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在国外俱乐部的运行中,除了政府买单,也需要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如在斯洛伐克,支持体育俱乐部运转的资金主要来自三方:一是中央政府拨款,负担了一小部分经费;而各级地方政府则通过免费提供运动场地场馆的方式,支持青少年体育运动;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则是各个地域内的企业等社会力量,他们提供了维持俱乐部发展的主要经费。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