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周斌
2014年12月17日,呼格吉勒图案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无罪第3天,相关部门便启动追责程序,该案原专案组组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被捕。
公信力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以空前的力度,最坚定的决心,强化严格、规范执法,深化执法司法公开,执法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
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首次通报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并于当年7月和9月再次通报,3次共通报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35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也多次通报本系统违纪违法案件。
去年,全国各级法院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干警2108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80人,查处人数相比2012年的1548人上升36.2%。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328人。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评价说,政法系统不惜拿自己开刀,表明执法无例外,违纪违法必将受到追究。
严格、规范执法,就是要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有钱人、有权人“提钱出狱”这一问题,去年一年,各级政法机关对职务犯等三类罪犯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河南法院全年共对三类罪犯裁定不予减刑55件,裁定不予假释12件,决定收监执行45人,三类罪犯减刑比例较其他罪犯低9.3个百分点。
公安办案区、办公区、接待区、生活区混淆不分,严重影响执法办案,犯罪嫌疑人在派出所“跳楼”甚至死亡的案例接连发生多起。为此,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办案场所功能区改造,截至2014年8月,全国90.5%的办案所队完成改造,建成办案中心3500多个,普遍实行执法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严格、规范执法,提升了执法办案水平,赢得了群众对执法司法的尊重和信任。2014年上半年,甘肃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共接到投诉举报856件,与去年同比下降45%。
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群众对“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的呼声越来越高。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近两年多来,各级政法机关全力推进执法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
全国法院依托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和22个省区市法院共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593万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01.5万例;全国法院通过视频直播庭审8万余次。
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一大批腐败官员落马,广大群众对此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时公布检察机关查办涉嫌腐败官员的大要案信息,曾一天连发7条微博公布查办7名涉嫌受贿罪官员,有效树立了司法权威。据统计,最高检自去年3月初先后开通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来,播发信息1.7万余条,总订阅数已达1560多万。
就连长期不为人熟知的监狱,也在司法公开的浪潮中“敞开了大门”。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监狱多次组织开放日活动,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1200人;当年7月26日,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开通“962326”狱务公开热线,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听社会来电6000多次,回复率达到100%。
去年,河北省公安机关制定了执法公开目录,其中,涉及治安部门的463个执法事项全部公开。不久前,石家庄市民小张就自己被人打伤一案,在家中上网登录市公安局网站“阳光警务执法办案查询系统”查询,输入案件编号和自己的身份证号后看到:打人者已被依法逮捕,现被羁押于看守所。
“执法公开,让我可以随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度,能感受到警察同志一直在尽力给我伸冤,心里暖暖的。”小张说。
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从形式公开到实质公开,从有选择公开到全方位公开,从向当事人公开到向全社会公开。政法机关以多种方式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树立了司法权威,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据了解,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开展的短短两个月内,评选活动相关专题网页浏览量已超过4亿人次,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6亿人次,网友纷纷点赞评论留言30万余条。群众对政法干警的认可和拥护,执法司法公信力提升的效果,可见一斑。
法制网北京1月2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