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指民国时代(1912年至1949年)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近日,住建部等国家七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994个村落上榜,至此全国已有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
上海至今共有5个村落入选名录,分别是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和浦江镇革新村、宝山区罗店镇东南弄村、浦东新区康桥镇沔青村、松江区泗泾镇下塘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当古诗里纯净优美的田园风貌依稀远去,重构传统村落这一中华文明“基因库”变得尤为迫切。近日,住建部等国家七部门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994个村落上榜,至此全国已有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两年前有5个古村跻身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如今,这5个传统村落面貌有何变化?它们还能留住传统、留住乡愁吗?记者近日走进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和浦江镇革新村、宝山区罗店镇东南弄村、浦东新区康桥镇沔青村、松江区泗泾镇下塘村,实地感受寂寥古村背后的维护困境和改造冲动。
谁来延续古村“生命”
斑驳的老宅、古朴的石桥、狭窄的街巷……从市区来到这5个传统村落,仿佛“穿越”到了半个世纪前。这些散落在大都市边缘的村落,近几年花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修缮危旧房屋,开放名人故居,较好地保存了水清岸绿、粉墙黛瓦的水乡风貌。
但与此同时,这些传统村落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日益萧条,村子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传统民居年久失修。历经沧桑的传统村落“垂垂老矣”,谁来延续古村的“生命”,成为这些村落面临的首要难题。
沔青村的横沔老镇一片寂静,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第一桥”下的“小李理发店”依旧在坚守,搁在墙上的小水缸,油漆剥落的铸铁椅,处处显示着岁月的痕迹。
沿着老街走到已有百年历史的凤家厅,72岁的凤宝宜和老伴坐在院子里择菜。老人说,前后两间老房子是他爷爷手里盖的,梁枋上的精细雕花依然清晰可见,如今还有五户人家住在这里,不过小一辈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搬出去了。
横沔社区党总支书记奚兴华说,老镇上连片分布着近500间传统民居,保存着清末民初的风格。这几年,村里有条件的人基本都搬出去了,许多房子出租给了外来人员,本地人口只有1500人左右,外来人员反倒有6000多人。
伴随传统村落的老龄化,一些民俗文化也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罗店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周祺告诉记者,罗店龙船“轻竞驶、重观赏”,在长三角地区独树一帜,当年在东南弄村韩家湾有很多制作工匠。现在罗店龙船制作工艺传承人已经80多岁,由于后续人才青黄不接,只好通过电脑数字技术记录工艺步骤来弥补缺失。而曾经流传于彭渡村、下塘村的皮影戏,也由于皮影道具几乎无存和艺人老化,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
整体保护力不从心
原住民的离开让传统村落加速衰老,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和复杂的产权关系,又让古村的整体保护举步维艰。近几年,这些村落基本都制定了保护发展规划,但囿于资金状况规划推进并不顺利,普遍面临保存状况碎片化、建筑衰败等问题。
彭渡村荷巷桥是一个典型的江南乡间集镇,不到300米长的老街上,矗立着金氏宗祠、金庆章故居和顾言故居等几幢保存相对完整的老房子。建于清同治年间的金氏宗祠前后三进,总面积有500多平方米,如今虽然破损严重,但枋木上精美的纹饰、院落里坍塌的戏台,仍显示出当年的气派。金氏宗祠曾作为粮管所仓库,后来被私人买下,现在被分隔成23间出租给了外来人员。
“早在2007年左右,镇里就想买下金氏宗祠加以保护,可价格一直谈不拢,如今已涨到近千万元。”马桥镇规建办主任王留忠无奈地说,“前一段时间好不容易谈得差不多了,可变更产权又碰到土地转性问题,由于缺乏参考依据,这事儿又搁置下来了。”
泗泾古镇依河而建的下塘街,曾留下“三里长街店铺多,廊棚户户对清波”的诗句;如今沿河一些房屋因已坍塌而正在维修,连绵的廊棚也所剩无几。74岁的周兴国在这里土生土长,盼望着早日改造重现昔日的热闹:“我家以前在这里开了一家周六记地货行,隔壁是赵万兴鱼肉行,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对于这样的期盼,泗泾建设开发公司的陆耀喜说,最近三年镇政府已投入4800多万元保护维修下塘村,但这仍是杯水车薪,下塘村整体改造费用大约需要10亿元。
东南弄村的韩家湾,昔日的河道已变成街道,横跨小河的丰德桥变成了旱桥,与两边传统民居形成独特的景观。不过,河道拐弯处一处正在建造的新房,却破坏了古村和谐的画面。罗店古镇置业公司负责人樊进龙说,包括东南弄村在内的老镇改造资金缺口达8亿元左右,而村里房屋产权归属各异,一些村民为改善条件翻建私房,客观上影响了整体风貌。
古村开发要留住乡愁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大量投入,但传统村落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上海的传统村落基本上都已纳入当地古镇开发范围,未来能否保留传统乡村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改造中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浦江镇革新村近年来依托召稼楼古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声名鹊起,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召稼楼古镇建设管理公司总经理夏建生说,一期工程已开发保南街、北长街、南长街三条商业街,未来计划与大型旅游集团联手,一起启动召稼楼二期工程,陆续开发建设垦荒楼、榃湖等景点,修复开放宁俭堂、礼耕堂、崇本堂等百年建筑。
而距上海迪士尼直线距离只有一公里多的横沔老镇,也在谋划打造别具特色的迪士尼“后花园”。奚兴华说,接下来将与大集团合作启动老镇改造,对原有建筑修旧如旧,建成既有商埠街景、石桥驳岸,又有江南水乡格局的旅游休闲小镇。
面对传统村落的商业开发冲动,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认为,古村落开发一定要避免过度商业化,不要轻易改变传统的空间格局,否则留下的可能只是一个传统村落的外壳,内在的生活、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都没有了。他说,“由于资金短缺、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上海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现在力不从心,但如果任其自生自灭,那我们真的就留不住乡愁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强调,要尊重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他首先不认同仿古重建,认为即使采用仿古材料原样复制,那也是假古董,是保护性破坏。其次,他反对依据历史资料进行所谓的还原,因为这样看似热闹且能促进旅游发展,但破坏了“真实性”。
专家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力度保护传统村落。首先,政府层面要落实专项资金,保证古村保护上的投入;其次,健全与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此外,上海要继续挖掘依旧保留江南水乡特色的传统村落,并尽快保护起来,让更多人在大树下、池塘边、拱桥上找到儿时的记忆。
文汇报记者 何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