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雪
核心观点
法治引领,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基础上,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培养法治信仰,将法治理念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最终形成人人懂法、信法、守法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新思维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这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定位了法治的重要作用,这一定位打破了以往仅仅将法律作为一种器物、手段的工具理性思维,而是把法治提到了一种思想高度。
众所周知,我们向来最常用的是思想引领一词,主要是指用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而法治引领,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基础上,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培养法治信仰,将法治理念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最终形成人人懂法、信法、守法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一个新思维。
引领法治中国阔步前行
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决定中国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讲话都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更是在开篇就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方向,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条道路规范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遵循,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条道路规划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即科学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严格执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公正司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全民守法,打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引领法治政府高效运作
各级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政府改革理念的取向直接影响改革成果的分配。政府职能空间的缩放直接影响市场活力的强弱,政府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改革速度的快慢,政府服务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民评价的好坏。法治引领就是要用法治的力量对政府行为进行引领规范和约束,确保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具体而言,就是用法治保障政府改革理念的实现,让新一轮改革向更加关注公平正义、全民共享、五位一体协同推进转变。用法律规定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律规范决策制度、决策程序、决策过程、决策责任,扭转拍脑袋决策、政绩导向决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起法治思维,在头脑中绷紧法律这根弦,时刻谨记“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现决策科学化、公开化、民主化。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记录执法过程,推动公正文明执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用法律监督制约行政权力,打造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引领法治社会走向成熟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将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就是要以法治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以法治文明引领社会进步。
发挥法治文化引领作用包含三个层面,首先要引领政治文化,用法治文化肃清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中等级观念、人治思想、权力至上、官本位等封建思想遗毒,将法治理念渗透到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用法治来固化转作风的成果,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其次要引领宣传文化,对内加强法治对网络和各种新兴媒体的规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争夺国际法治文化领域话语权。第三是要引领社会风气。以法治规范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法治守住道德良知底线,以法治保障核心价值观,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以法治推动民主政治进程,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理性成熟的法治社会。
引领不是推动,而是像牵引多节车厢的机车,既要牵引又要控制方向以及制动或发出制动的信号。法治引领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基础上,牵引中国巨轮沿着法治轨道有序前行的又一动力源泉,必将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不断释放无穷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