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反垄断罚单再添两张,一汽大众和克莱斯勒昨天分别被罚2.4858亿元和3168.2万元。这是本轮汽车行业反垄断以来,国家发改委首次对整车企业开出了罚单。
纵向垄断损害消费者
昨天的罚单早在预料之中。
今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李朴民针对近日热议的汽车反垄断一事回应称,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始于2011年底,“上海克莱斯勒、湖北奥迪,以及日本12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将于近期进行处罚”。8月20日,对日本零部件企业的罚单已经落地。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昨天宣布:湖北省物价局日前对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及部分奥迪经销商在湖北省内实施价格垄断行为作出处罚,对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罚款2.4858亿元;对湖北鼎杰等8家奥迪经销商罚款共计2996万元。上海市物价局已对克莱斯勒及其部分上海地区经销商上海越也、上海名创、上海信佳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价格垄断行为分别作出了处罚决定,其中对克莱斯勒公司处罚款3168.2万元,对3家经销商处罚款共计214.21万元。
从公布的案例细节来看,一汽大众和克莱斯勒达成并实施“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经销商达成并实施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一汽大众和克莱斯勒及其经销商的行为,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反垄断专家指出,从案例看,整车企业是上游经营者,而其授权经销商则是下游经营者。它们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就是典型的纵向垄断。这有别于此前日本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横向垄断。
丢卒保车企业认罚
克莱斯勒昨天向记者表示,接受所有处罚,认真整改。不过,专家指出,昨天罚单额度低于此前预期。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反垄断罚金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至10%。一汽大众奥迪全年销量48.8万辆,以单车均价40万元计算,销售总金额1954亿元。此前推算,奥迪罚单应在19亿元左右。
不过,发改委昨天称,对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处以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6%的罚款2.4858亿元。由此反推,相关市场指湖北境内的话,去年奥迪在湖北的销售额为41.4亿元。这个基数与一汽大众去年2000亿元销售额相比,自然是小了很多。同样,对克莱斯勒处以上一年度相关销售额3%的罚款,共计3168.20万元,也只是针对在上海地区的销售额。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罚款额度。《反垄断法》有相应的规定,从国外的反垄断实践来看,及早承认并且积极配合调查的企业,即便查实有垄断行为,也有可能得到从轻处罚。显然,与奥迪相比,克莱斯勒获得了从轻处罚。
初步统计,中国对汽车反垄断今年总计已开出四张罚单,分别是8月13日宣布的对湖北四家宝马经销商罚款162万元,8月20日披露的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以及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依法合计处罚12.354亿元,加上昨天两起,处罚金额已超过15亿元。
此外,江苏省物价局已经认定,奔驰对下游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以及维护保养价格进行控制,为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罚单可能也将在近期公布。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汽车降价“雷声大雨点小”
文汇报讯 (记者 张晓鸣)反垄断利剑之下,汽车价格降了吗?记者昨天整理相关资料发现,包括捷豹路虎、奔驰、宝马、奥迪、克莱斯勒、雷克萨斯、丰田、本田、日产等,都已经宣布降低新车和维修保养价格。但在经销商处,降价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一位从事进口车贸易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并不是没有降价,而是降价车型太少。以克莱斯勒JEEP品牌的大切诺基为例,大切诺基SRT8原本的厂商指导价为126.99万元,现在降为120.49万元,降幅达到6.5万元。但由于这款车型本来市场认可度就低,在厂家出台降价措施之前,经销商就自动采取了低于市场指导价20万元的价格销售,所以市场根本感受不到厂家的让利。
记者还了解到,无论是克莱斯勒,还是捷豹路虎等宣布降价的企业,其主流车型并未降价,而目前降价的车型都是客户需求较少的车型。某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市场经理也向记者坦言,一边是自主品牌步履维艰,车子降价也卖不动;另外一边则是热门品牌热门车型依然需要加价才能提车。
针对市场上各类“作秀”性质的降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沈进军表示,反垄断如果最终能降低整车或者售后维修价格,从而缩小与国外价格的差异,就叫做治标又治本,但这并不是反垄断最终能做到的。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也表示,打破价格控制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整顿市场秩序。汽车行业现存的限制竞争行为和汽车业涉嫌纵向垄断,不只是降价能够解决的。造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是封闭的零配件认证及供应体系,如果不能打破整车厂商在其中的支配地位,即使目前价格下探,也可能只是车企的权宜之计。
反垄断调查不存在选择性执法
文汇报讯 (记者 张晓鸣)中国反垄断调查外资涉案企业的占比并不高,不存在所谓“选择性执法”。中国政府将通过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等手段,继续吸引外资来华投资。这是昨天国新办新闻吹风会现场透露的信息。
近期多家外企接受中国反垄断调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举行吹风会,介绍反垄断执法工作情况。据悉,截至目前,发改委查处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共计33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约占其查处企业总数的10%。工商部门立案查处外资企业的案件2件,分别为微软公司涉嫌垄断案和利乐公司涉嫌垄断案,仅占其案件总数的5%;其他案件37件,案件当事人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司制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占其案件总数的95%。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会上强调,反垄断执法没有针对任何市场主体,也没有针对外资企业,执法始终是从垄断行为出发,并不存在所谓“选择性执法”。反垄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民族企业,被调查企业的法律权利是充分得到保障的。
许昆林说,对反垄断执法质疑是没有依据的,反垄断所禁止的四类情况都已开始了调查,且调查都是从国内企业开始的,“调查的企业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民资,也有外资”。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一如既往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中国不会忽视外资的作用,更不会排斥外资企业。同时,中国吸引外资不是简单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有关负责人还强调,中国政府将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重点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大幅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