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千千万万个“小爱因斯坦”:他们也许古灵精怪,聪明爱好,但学习上却总“提不起劲儿”。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他们需要的是适当的激励、积极的动机、自信和爱,以激发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潜力,释放他们的创新能力。中科院院士 褚君浩在出席上海书展活动时畅谈育儿经,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
培养孩子首先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
褚君 浩院士在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领域成就斐然。褚院士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桃李满天下,在培养孩子方面也颇有心得,他的儿子在 德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如今在瑞士一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任职,经常往来于瑞士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之间,从事着瑞中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
褚 君浩曾为《你的孩子也能成为爱因斯坦》一书作序,作者费尔南多·阿贝尔卡是西班牙著名教育专家,前教育部促进阅读委员会成员。《你的孩子也能成为爱因斯 坦》是他的第9本书,上市便登顶亚马逊西班牙教育类畅销书榜,至今已重印12次。之所以要为一本育儿书写序,褚君浩表示,正是在于它的启发意义,通过分析 爱因斯坦的人生轨迹,告诉家长,一个小时候看起来平庸的学生,怎样变成极富创造力的成功者。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他们个个都成为爱 因斯坦,但是作为父母和老师,肯定很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成功者。”褚君浩说,孩子的培养有四个方面最重要:品行、知识、能力和体 魄。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勤奋、诚实、愿意与人交往。在这些基础上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得更好。
在培养孩子品行方面,褚君浩讲 了一个故事,儿子在德国念书时,在一家饭店打工。有一次,他将自己挣得的1700马克工资存入银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在存款后面多添了一个零,写成了 17000马克。儿子当时也没注意,回到家才发现,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爸爸,咨询该怎么办。
“我说,你明天马上把钱退给银行,这个是不可以 的。他说自己也问过打工饭店的老板,老板认为这是银行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不理。我说这个话是不对的。”褚君浩说,第二天一早,儿子就把钱退还给银行,银 行送给他两样东西,一本笔记本和一瓶酒。饭店老板还跟他开玩笑,说你这瓶酒和笔记本的代价也太高了。
“做一个诚实、勤奋的人,这是我对儿子的第一个要求。”褚君浩说。
宽容环境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培养
褚君浩的儿子是个学霸,一般在德国念博士需要五年,他3年就读完了,还在《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了6篇论文。为什么他能学得那么好?在父亲看来,非常关 键的一点就是,在中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是世界观和人品,二是养成了好的学习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精神。这两点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 了成功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褚君浩看来,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如今一些孩子常常在培训班之间赶场,“我认为这 种赶场让孩子永远处于被动局面,缺少自己动脑筋。应该让孩子坐在写字台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掌握、归纳、提炼好的方法。”褚君浩说,整天封闭起来做 一个学霸,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还是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是对孩子能力的锻炼,会反过来促进成绩的提高。
在费尔南多·阿贝尔卡看 来,小时候,爱因斯坦总显得“慢人半拍”,然而他的“迟钝”却让他有更深刻的思考余地。小爱因斯坦是个孤独的幻想家,经常通过奇思妙想来打发时间,或者一 个人搭搭积木,他把独处当成一种享受。他小时候就拉小提琴,沉浸在“倾听、弹奏、爱、敬仰、沉默”之中。从小养成了善于提问、善于思索问题的习惯,这正是 爱因斯坦成才重要内在因素。
莫在孩子能找出答案情况下揭秘
不过,现实生活中老师和父母总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譬如他们会说:“不要再问了行不行,没看见我很忙吗?”“问别人去,我都快被你烦死了!”“你怎么想起来做这种事的?”“算了吧,我看你也不会有兴趣的。”“不关你的事,不要瞎掺和!”
褚君浩很赞同费尔南多·阿贝尔卡提出的关于创造力培养的一些做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永远也不要在他们可以自己找出问题答案的情况下揭开谜底。不说出答案,代之以循循善诱,让孩子自由独立地思考,循着逻辑的方向找到问题的答案。
实际上,创造力的培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创造力的发育在孩子5岁左右会经历第一次停滞期,在9到10岁时出现第二次停滞期。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在第二 次停滞期后,创造力大不如前。10岁后,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孩子已经意识到想要继续向前走,就必须舍弃一部分创造力,转而学习一些更加重要和务实的知识。 但也有一些孩子,创造力的火焰在10岁后仍在继续燃烧,甚至在青春期、青年时期或成年后依然创造力惊人。
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费尔南多·阿贝 尔卡建议: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积极参加讨论;从尚无定论的问题入手;根据情境适当进行变通;和他们一起,走到解决问题的 最后一步;当孩子的奇思妙想具有可行性时,将方案带入实践;对孩子由已知推向未知、找到解决方法的成就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用左手还是右手?顺其自然
如今,脑科学理论在育儿中的应用渐趋流行。褚君浩特别提到,左右脑半球之间分工明确,左脑控制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偏于想象和感性思维,是创造 力和想象力的源泉。由于人类惯用右手,因此,左脑比较发达。“但为了拥有更加发达的右脑,我也不提倡大家现在都要去用左手,或是做左撇子,还是要顺其自 然,有机会可以适当锻炼用左手做一些事情。”褚君浩说。
费尔南多·阿贝尔卡也提供了一些小游戏:如锻炼左脑半球的游戏是数独游戏,传统的击船 游戏。锻炼右脑半球的有拼图、魔方(哪怕只能拼出一面也无妨)、画4×4的方格并让小伙伴们比比谁能找到最多直角、俄罗斯方块……此外,唱歌、写作、背诵 诗歌、用肢体语言阐明想法、跳舞,这些训练可以使两侧大脑合作得更加亲密无间,左右开弓。
十步骤,孩子变成爱因斯坦
1、左右大脑小锻炼
2、早爬行、多爬行
3、早阅读、会阅读
4、培养创造力
5、12招助你提高注意力
6、行动起来,强化记忆
7、运算能力快人一步
8、轻轻巧巧概括段落大意
9、见缝插针用卡片
10、做笔记有诀窍
文汇报记者 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