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慕尼黑记者 严建卫
《沙尔利周刊》事件发生后,欧洲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伊斯兰恐怖势力。在法国和比利时当局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的同时,德国警方也在全国多个城市抓捕了一批涉嫌参与恐怖活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近年来,德国安全部门一再警告:伊斯兰恐怖势力正在欧洲迅速蔓延,德国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叙利亚和伊拉克战乱爆发以来,已发现有600余名德国青年通过各种途径前往上述地区参加“圣战”。德国情报部门认为,由于尚不能掌握全面情况,实际出走的“圣战者”可能超过千人。
德国有关部门调查发现,“9·11”事件以来,德国几乎所有参与过恐怖活动的极端分子都有“萨拉菲”势力的背景。这个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宗教极端运动发展迅猛,2014年德国境内的“萨拉菲分子”激增1500人,总数达到7000人。那些赴中东参加“圣战”的德国人大部分来自穆斯林家庭,其中还有一成是“皈依”伊斯兰教者。这些“圣战者”中有人甚至不足16岁,还有7%的人是女性。北-威州是近年德国“萨拉菲”势力最为猖獗的地区。在该州只有几万人口的小镇丁斯拉肯,已发现有数十名极端分子跑到叙利亚为“伊斯兰国”卖命。据德国当局掌握的情况,迄今已有60名德籍“圣战者”阵亡,其中10人是在自杀式袭击中丧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这些年轻人弃家舍业,甘冒巨大的风险去中东战乱地区送死?德国反恐问题专家尼茨博士告诉记者,从德国的情况看,那些“出走”的极端分子大都是17岁至28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缺乏辨别力,容易逆反。另外,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学习成绩差,没有工作,不受重视,缺少关爱。强烈的“挫败感”和渴望“出人头地”的扭曲心理,往往使他们容易接受宗教极端思想的迷惑。尼茨博士特别指出,近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极端势力提供了可趁之机。德国安全部门发现,极端宗教组织大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蛊惑,他们在网上开设论坛,寻找和网罗“支持者”和“同路人”,甚至通过网络组织暴恐行动,招募“圣战殉道者”。
据德国情报部门调查,目前赴中东地区参战的德籍极端分子当中,已有200人回到了德国。专家认为,这些经历过沙场的人,不仅思想更极端,而且还掌握了实战经验,因此危险性更大。为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泛滥,防范恐怖势力的暴力活动,近年来,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尼茨博士介绍说,这些措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反极端化”。在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下,开展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宣传教育,帮助公民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侵蚀。德国各地政府、警方、教育机构、宗教界以及社会工作者加强协作,通过座谈、报告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开展“反极端化”教育。此外,还借助网络与极端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例如,与欧盟一些国家协作,实施“社交网反极端化培训项目”,对警察、教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宗教人士等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利用“推特”、“脸书”等社交网站开展反极端化宣传的技能,帮助他们成为“意见领袖”,以正确的思想和言论压制极端势力的歪理邪说。
二是“去极端化”。对已深受毒害的年轻人进行“转化”教育,使之重新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专家认为,伊斯兰极端思想与各类邪教一样,都通过洗脑对人进行精神控制,受害者很难摆脱。德国的“转化”方法是,不讲大道理,淡化官方色彩,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请受害者的亲友、教师或者神职人员出面,用道德伦理以及伊斯兰教义中和平理性的思想内容进行说理和规劝。
三是“封杀作案”,对顽固不化、有严重暴力倾向的极端分子,采取严厉措施,如没收证件、限制出境、进行24小时严密监控,必要时实施抓捕等等,最大限度地压缩极端恐怖分子的作案空间。(本报慕尼黑2月4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