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文化行业工作、现已退休的读者王洪来信反映,上海城隍庙一个存在了数十年的文化跳蚤集市最近被取缔了。这个以淘旧书报、旧期刊等文物杂件以及留声机、唱片、香烟盒等旧货而名闻遐迩的集市突然消失,让许多“淘客”殊觉可惜。王洪呼吁有关部门从保护城市文化历史的角度出发,为这种接地气的文化场所留有一席之地。
记者日前来到城隍庙上海老街调查,发现读者王洪反映的情况属实。如今这条街冷冷清清,不见一个摊位,入口处一辆城管车固守,佩戴执勤臂章的保安正在巡逻。据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这条街原先每周五晚上9时至凌晨会汇聚上千个摊位,展销各种各样的老书报、老期刊、老文档资料等,还包括旧茶具、餐具、酒具等家藏日用品,数十年来在“淘客”中口口相传,吸引了长三角、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爱好收藏旧物者纷至沓来。然而后期由于集市规模快速膨胀,相应的管理措施又没跟上,连大排档、烧烤等摊位也挤进来,占据整条马路,周边道路被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和商铺正常营业,居民投诉不断,去年被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整治。
文化跳蚤集市作为一种原始交易方式,通过调剂、买卖,把很多回收来的他人旧物、废品转换成了阅读或收藏对象,能把很多具有文化收藏价值的东西保存下来。可以说文化跳蚤集市是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保存着市民的文化记忆,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进程,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向中外旅游者展示本土文化的平台。
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越喜欢这种互相调剂、交易的跳蚤市场。在国外,人们低碳环保意识非常强,对二手物品非常珍视,自己不需要的,愿意以非常低的价格或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记者曾去过伦敦一著名跳蚤市场,那里提供交易的有未经使用的全新物品,也有七八成新的物品,更多的是旧钟表、旧书画、旧乐器等古董、古玩和艺术品。这些跳蚤市场多选择社区空地,或城市广场、老街沿街,成为市民交换旧物的好去处。就在这个跳蚤市场,记者淘到了一对19世纪铜质台式相架和一只年代久远的银质饮酒杯。
王洪在信中呼吁,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对文化跳蚤集市,不仅不应该取缔,还要加以提倡扶持。城隍庙是沪上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在这里设置文化跳蚤集市,为市民提供一个闲置不用物品的交流场所,倡导物质使用的最大效应,是很好的形式,有关部门不应简单一关了之,应该拿出具体管理措施予以支持,让这种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健康成长。
文汇报记者 赵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