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这个话题前,有必要先了解两个热词:IP,英文全称“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指“知识财产所有权”;O2O,英文全称“online to offline”,即“从线上到线下”。
去年末在沪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曾说:“今天的社会正遭遇移动带来的全面变革。”业内有预言,2015年起中国影视业将替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打工。言犹在耳,风已经来了。当《十万个冷笑话》突破亿元票房,《何以笙箫默》边播剧边卖周边产品,没人能否认,诞生于网络并依赖于网络的“网生”模式已渗透进了主流影视阵地。2015年,别再说你不熟悉网络文化,有了它,影视剧与商品渐渐模糊了边界。
大小荧屏抢夺IP资源
2014年新成立的五大电影公司中,有4家脱胎于互联网——阿里影业由电商集团创立;合一影业和爱奇艺影业出自视频网站;游族影业则出自游戏网站。加之酝酿中的百度影业与腾讯电影,互联网公司抢滩影视行业已是不争的事实。论原因,阿里影业CEO张强说:“IP资源的价值难以估量。”
IP有多金贵?也许未来《十万个冷笑话》能成为一部IP价值论的教科书。很多院线经理还记得第一次在推介会上看到《十万个冷笑话》项目的情形:电影制片人播放了一段幻灯片,第一页,一本正经地亮出“十冷数据分析”6个大字,紧接着的内容却是“抱歉,木有数据;用户分析,木有数据;竞争对手,抱歉,木有对手……”可就是这款“三无产品”,单凭互联网基因——经网络内容改编,通过网络聚合粉丝,再借助网络完成从众筹到营销再到销售的一系列生产流程,最终以小博大,从不到200万元的众筹起步,换取了过亿元的票房。
正是意识到IP价值的崛起,大银幕、小荧屏纷纷将网络当成了灵感源泉。在“2015年最期待的电视剧”榜单前10名中,除了赵薇、佟大为主演的《虎妈猫爸》算是原创剧本,《何以笙箫默》《芈月传》《花千骨》等电视剧全部脱胎于网络热门小说。而在吸金能力更强的电影院里,《致青春》《匆匆那年》等网络文学也被证实为票房灵药,更遑论对于《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电影改编每一小步进展都能牵动千万拥趸的心。
去年,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筹拍电视剧,24部筹拍电影,时代跨越古装、民国、现代,题材涉猎悬疑、仙侠、爱情……无论你见或者不见,下一秒,微信朋友圈或许就会被“网生”的娱乐热点刷屏。
互联网风吹热粉丝经济
去年秋天,马云在好莱坞一游后嘟哝了句:“美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只占市场30%,其余都来自影视周边衍生产品,但在中国,票房占比超过80%。”大佬开腔,业界随之分析,意味深长——周边衍生产品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力方向。
影视周边衍生产品要想占据头牌,从线上到线下的粉丝经济不可不倚重,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专家王旭东把这类粉丝经济归纳为“渐进的机会主义”,“从某种程度而言,包括《小时代》《后会无期》《十万个冷笑话》在内,他们的路线都是先拥有网上的固定追随者,随后再一路发展成为拥有粘合力的明星符号。”《后会无期》可以单独从影片拍摄日记的角度出一本畅销书,《十万个冷笑话》可以把“时光鸡”打造成实体形象,撇开文本的艺术价值不谈,其产业源动力都是彻头彻尾的粉丝行为。但他同时认为,粉丝效应其实古已有之,西晋时期左思的《三都赋》被争相抄颂造成“洛阳纸贵”;梅兰芳先生的演出高朋满座,其实都依靠了粉丝,只不过彼时的粉丝唤作票友。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粉丝是该迎合还是引领?如今的内容制造方谁还能拍胸脯自比梅兰芳?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