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 季浏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现状,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都不尽如人意。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找我聊“青少年体质何时‘止跌回升’”,当时我的回答是“止跌”确实是现状,但“回升”还远远谈不上。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量实在太少
和国外青少年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情况,无论是习惯的养成,还是测试的结果,都难以让人满意。我曾到日本、韩国交流,观摩过他们的中小学体育课,感觉人家的孩子上体育课时个个生龙活虎!根据不少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学生上体育课时,活动时间起码占一半以上,而我观察下来,日本、韩国的孩子往往整整一节课都在持续运动,上课没多久个个汗流浃背。
相比而言,我们是活脱脱把体育课上成了安全课、训话课、军事课……常常一堂课结束,学生连汗都不出,离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还差很远,这怎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呢?更不要说养成习惯锻炼意志了。我在国内不少小学看到,冬天的体育课上,不少孩子始终穿着滑雪衫,带着围巾,一堂课下来连发型都没变化。而在日本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哪怕是三九寒冬,学生也普遍穿着短裤、汗衫在室外运动。
最近,我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中日韩三国7至18岁青少年身高的统计对照表,其他方面的体质统计结果尚未出炉,但在中日韩的对比中,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没有优势已成事实。
青少年的体质是与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成正相关的,体育活动多了,体质自然就会增强。以日本为例,中小学生每天下午3点半后都必须参加一家体育俱乐部,进行自己喜欢的项目。反观我国,放学以后有多少孩子真正走向运动场?
不仅是体育课上,其他时间学生的运动量同样不够。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提倡“阳光体育一小时”,不少学校也推出了各种活动,但因为学校的重视程度、组织方式和场地设施限制等,学生的日常体育运动量仍然不足。在我看来,不少中小学孩子们参加这类活动的表现就像“监狱里放风”!一窝蜂从教室里面出来透口气,一会儿又回到了课堂。
青少年的运动习惯影响成年后生活
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不足、难以养成习惯的现状甚至影响到他们大学之后的生活。
我负责全国中小学体育的课改工作,发现有三点情况:第一点,体育的本质特征不明,体育的本质是健身,更要育人,培养身体运动背后的精神意志;第二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听到的反映是不受学生欢迎;像在日本,体育课就不是搞测试项目,而是搞运动项目;第三点,体育课如果变成了体质健康测试,那就是强制性的一种。体育,应吸引学生去热爱,由被动体育变为主动体育。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可以说,国内体育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是比较先进的,国内教育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也比较到位,但是很多学校很难落实,原因就在于当下的教育观出了问题。有人说国内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孩子们把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没有时间出来锻炼,教师也时常挤压学生的活动时间。但是,日本、韩国孩子的升学压力同样很大,也学得很苦很累,而他们的体育锻炼现状依然比我们好很多!
因此,中小学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应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通过提高体育课的运动质量,发挥体育课最大的效率。教师要改变把体育课当成训话课、安全课、军事课来上的观念,教师的指导必须基于学生的活动。本市教育部门有位负责人说过,他观摩过一节体育课,40分钟的时间里体育老师的训话时间达到了27分钟!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们都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但他们可能不喜欢现在的体育课。等学生们离开学校之后,不少人反而喜欢上了体育锻炼,开始尝试野外生存、长跑、打羽毛球等各种项目,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失败,值得我们反省。
《文汇报》组织“阳光少年”评选大讨论,这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我们大中小学教师应该在反思之中有所行动,帮助青少年成长得更加阳光、更加健康。
■相关链接
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72%,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
(文汇报记者李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