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拓性的思想史作品《辩证的想象: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研究所的历史,1923-1950》(中文版《法兰克福学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之后,马丁·杰(Martin E. Jay)逐渐将研究重点从批判理论转向视觉文化,“从德国转向法国”。为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我是知识上的狐狸而不是刺猬,对许多不同的有时甚至是不相关的问题感兴趣。”
不过,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和他早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仍然有着内在联系。“像《低垂的双眼》(1993)这本书的缘起就很多样。我想要理清当代法国哲学理论里那团有创造性的乱麻——这些年来美国这边很受其影响。它也源自我早年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概念的研究。我注意到,总体性概念的批评者中,有些人非常怀疑‘上帝般的视野’,也就是从上往下俯瞰的全知全能的视野,而欣赏一种与世界更切近、沉浸于其中的关系。因此,我认为我们语言中的视觉隐喻,以及实际上的视觉经验,都是有政治意涵的。这就引导我去探索,在我的《马克思主义与总体性》(1984)这本书所涉之外的思想家,如电影理论家和女性主义思想家们对视觉在现代西方文化中的主导性作何见解。”
马丁·杰最近的研究是探索在当代思想中唯名论倾向的持续影响——唯名论是一个始于14世纪的哲学、神学运动,认为人们赋予个别事物的共相名称只是为了更好地与这个不那么拥有内在理性的世界相处。“例如探讨‘事件’(event)这一历史性概念,其不可被化简为任何宏大原则、任何连贯叙述,甚至也不能交由其历史语境来决定。我对‘音乐唯名论’也很感兴趣,这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图像唯名论’——这个词最早是杜尚发明的,很适用于摄影。我选择了相似的文学术语‘魔幻现实主义’来论证说,有一种‘魔幻唯名论’来帮助摄影把这个世界重新神秘化。”
今年春天,马丁·杰有一本主题为帝国主义与视觉性的交叠的合编文集将会出版。另外,他还有一本写作中的书,叫作《黯淡之后》——借用霍克海默《理性的黯淡》(1947)的书名。这本书聚焦哈贝马斯试图发展一个可行的沟通理性概念的努力,叙写近年来批判理论中理性的命运。“所以你看到吧,我对法兰克福学派的遗产还是那么感兴趣。”
马丁·杰1971年获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正是后来出版的《辩证的想象》。写作论文期间,他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成员都建立起通信和友谊。这本著作迄今已被译成12国语言,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由此被介绍给了国际公众。近日,马丁·杰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讲座,解读“新自由主义想象与理性空间”,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马丁·杰的《辩证的想象》迄今已被译成12国语言,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由此被介绍给了国际公众。近日,马丁·杰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讲座,解读“新自由主义想象与理性空间”,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