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远不是三餐之必需,面包却与中国式生活走得越来越近,特别是在拥有160 多个品牌、900 多家面包店的上海,吃面包早已不是外籍人士的专享,我们对面包的喜爱和选择,越来越成为一种自然的消费行为,而与那种矫情的西式生活无关。
法国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法国人在过去100年中逐渐放弃了爱吃面包的习惯,目前法国人对于面包的消费量要远远低于大部分其它欧洲国家。
法国面包行业有关人士称,现在每个法国人平均每天仅吃掉150克(5.3盎司)面包,这只相当于1914年以前人均面包消费量的四分之一,不仅明显低于德国人平均每天大约230克的水平,甚至还不如丹麦人、意大利人以及荷兰人吃的多。
法国面包行业将人们越来越不爱吃面包的原因归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国家面包业协会的负责人热拉尔·布罗舒瓦尔在4月27日举行的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表示,“国家变得越富裕,国民就越倾向于吃价格高昂的食品”。但他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面包业已面临穷途末路的境地。上海不是巴黎,过去巴黎那样的面包风景在上海是否也会出现?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面孔的中国城市,与恪守法式情调的巴黎相比,上海的面包店就像这座城市的现代性一样充满着复杂多元的style。虽然早在万历年间利马窦就已经将西式面点的制作带入中国,但面包这个舶来食品的降临却是发生在19 世纪50 年代清中后期大量西菜馆,上海与当时其他通商口岸一样,最早开始了面包的食取行动,并且这种西式的生活渐成气候,所以上海才有了那个“洋场”的好名头。当初大量的中式面包房,到今天都成了不少上海人熟悉的生活场,它们依然健在,且成老店,随着大量外籍人士以及海归的移入,更是有不少血统纯正的法国、德国、意大利面包店也相继抵达上海,以至于华洋杂陈160 多个品牌、900 多家店的面包兵团,全面挑逗上海人的胃欲。
“吃面包长身体”,这是面包在文学之外最重要的生理修辞。由于原料所采用的小麦、麦麸、裸麦、燕麦、玉米等各类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食用面包不仅增加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有助于新陈代谢,特别是富含粗纤维、低糖、低脂肪的全麦面包、粗粮面包等。面包另外重要的营养素是维他命、蛋白质及矿盐类等,能够给人体提供重要的能量支持。而一些面包在制作时加入黄油、果仁、牛奶等,更全面补充饮食丰富的营养。
在上海,最正宗好吃的面包往往藏身于星级酒店中,或者外国人密集的生活社区、写字楼区,这些地方的面包店基本上更加能照顾外国人习惯的口味,虽然德国人以人均消费85 公斤面包排在面包食量榜之首,虽然法国人一年要吞掉长棍100 亿只,但这种很西式的生活方式,或许将会变得越来越中国化。
面包的秘密:
A、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吃,因为此时面包还在发酵,马上吃容易得胃病,面包出炉后应至少放上两个钟头才吃比较安全。
B、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吃过多的面包,因为其中的酵母很容易造成胃酸。
C、新鲜面包放在冰箱里其实并不好,因为冰箱较低的温度环境会使淀粉发生老化,容易变干、变硬、掉渣,而最适合面包的保存温度是21℃—35℃。如果是鲜奶面包或带有肉类、蛋类等馅料的面包,放在冰箱里才不容易变质。
D、偏甜的面包适合配咖啡和小点心;而硬的面包则会切片用来配牛油就会比较美味。此外,浓汤、沙拉用来配面包都是不错的选择。
E、面包不能直接用嘴来咬,应当用手撕成小块送入口中。
F、在面包上喷洒少量水并把它放在预热过的200℃烤炉中烤6-8 分钟或直至变脆,可以使面包恢复新鲜。
H、面包是清洁盘子的最好工具,这个道理跟用馒头当作橡皮擦铅笔痕迹一个道理。(部分内容整合自网络)
热门回顾:
【魔都おいしい日式拉面Top10】回复“拉面”查看
【沪上必去洋房下午茶】回复“下午茶”查看
【盘点沪上最有腔调的自助餐Top10】回复“自助餐”查看
【上海滩最热10大面馆】回复“面馆”查看
【CNN推荐的10大上海街头小吃】回复“小吃”查看
【沪上十大人气火锅排行榜】回复“火锅”查看
如果喜欢“文汇报汇吃”,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huichi”。
在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ihuichi” 或在页面上方点击“微信扫一扫”进行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