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的老师去浙江回来,对我说:你们浙江人个个都会赚钱,你怎么就不会呢? 我忘了自己当时怎么回答的。大概在肚子里嘀咕一句“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呢”。
十多年后,我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前不久,查理·芒格在每日期刊公司2017年年会上说:“我人生的全部经验告诉我,我只有做自 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如果不喜欢的事情还要做到很好,那对人性的要求过高。”对啦,我对赚钱没兴趣,怎么可能做好呢?
熟悉查理·芒格的人或许知道,早在十年前,在南加州大学的演讲中,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可以强迫自己把许多事情做得相当好,但我无法将我没有强烈兴趣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是不是这老头已经太老只能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当然不是。正确的理解是,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用得上的道理也就这么些而已。
几乎无人不知,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全世界投资者的传奇。可是,查理·芒格说,他们用于投资的知识并不深奥,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也就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所学到的那些基本概念。“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
这些基础知识虽然浅显,要充分掌握,并运用自如,谁都知道会有点难度的———要按住自己骨子里头那条懒虫,去看那么多书,就已经够难了。不过,数学、经济学和 (查理·芒格极其重视的) 心理学等等,对每个人的生活总归都有点好处。查理·芒格反复强调要跨学科,把各种基础知识综合起来。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叫“lollapalooza效应”,指几种因素相互强化并放大彼此的效应。
做到以上这些,即便做得没有查理·芒格那么好,无论在哪一个行当,大概都可以小有成就,至少不会落在平均线以下。如果想要达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地步,那就还得拼人品、拼修养,包括诚实、自省、自律等等。查理·芒格的偶像富兰克林说:“阴谋诡计是蠢货的伎俩,他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去以诚待人。”而查理·芒格似乎对人性之恶更为警惕,想得更为周全,他说:“应该尽可能地设计各种防止欺诈的制度,哪怕有些人的悲惨遭遇将会因此而得不到补偿。毕竟,一种让欺诈得到回报的制度将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因为糟糕的行为会成为效仿的榜样,形成一种非常难以消除的社会风气。”说到自省,查理·芒格多次援引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要求随时修正,甚至完全放弃自 己所喜爱的、即便是历经艰辛得来的理论和观点。他有个“双手互搏”式 的悖论:“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
生活中的失败者各有各的原因,而成功者无不是善于学习的人。查理·芒格说过一段非常诱人的话:“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他说,如果你掐着表观察沃伦·巴菲特,你会发现他每天有一半时间在读书;而他们两个人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还说,他们俩是“我们自己意义上的学者”。跟他的偶像富兰克林一样,查理·芒格也主要靠的是自学。
关于学习,在更高的层次上,他说:“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且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适合给这段话做榜样的是古罗马的西塞罗。他学识渊博,但他还是认为,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在西塞罗看来,试图解决基本问题的哲学研究是一种理想活动,适合所有年纪的人,哪怕是行将就木的老年人。查理·芒格还提示了具体的路径:“我本人是个传记书迷……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已逝的伟人交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我非常幸运,”查理·芒格说:“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黄金法则。”有时候,他会把这里的“某样东西”换成“生活”或“理想配偶”,显然,后者更好理解。在这本《穷查理宝典》 (上海人民 出版社2010年版) 里读到这样的话,我也感到非常幸运。此书编者有言:“对查理来说,成功的投资只是他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道理虽然简单,好像又有点神秘,让人感觉有点靠不住。可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三十年河东转河西,一个人只要活到三四十岁以上,差不多就有机会看到,有些人得到了他们配不上的东西,最终还是会以各种原因失去。按照西塞罗的说法,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这年头,很多人的小目标是在三四十岁实现所谓财务自由,然后过上幸福的生活。问题是这个小目标里隐藏着一种急迫或焦虑,它就像一块遮羞布,掩盖着贪图安逸享受的心理。查理·芒格说,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他甚至说:“我不知道追求金钱是否值得称道。”尤其是,通过金融投资赚钱,实在不是特别值得提倡。值得称道的是,他说:“我们并不自称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至少有很多即便合法的事情,也是我们不屑去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君子取财之道。
文/朱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