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
笔者阅读兴趣广泛,读书很杂。对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图书兴趣尤浓。前不久,集中翻阅了一批近现代报刊,对北京民俗类著作稍做整理,可供有相同读书兴趣的朋友参考。
此类著作中,瞿兑之 《北游录话》是重要文献。文章署名铢庵,为瞿之名号。瞿出身书香门第,北洋时期参加过北京建设,对北京掌故非常熟悉。《北游录话》 约三万五千字,发表于1936年第19期 《宇宙风》。《北游录话》 将那时北京的居民分为五类:一是满清皇室、亲贵、内监以及其他与宫廷有关的生活者;二是晚清民初在京为宦的士大夫,多世代簪缨,虽籍隶外省,虽失去宦位,但已成为地道北京人;三是民初以来依附军阀、在京置产纳福的各色人物;四是民初以来,围绕学府如北大、辅仁、清华诸校的师生,是最具有异质性的文化力量;第五种是农工商贾等普通市民,以老北京市民为主。
在谈到近代北京“礼俗社会”性质时,作者举例说,北京之办警政,“其艰难有百倍于上海”。北京的居民,“同他们讲利害、讲法律、讲势力、讲道理,无一可通之路。且警察作用是他们向来所未尝习见习闻,警察禁令又无一不与他们的生活习惯相冲突”,但北京的社会安定,原因乃在于北京警政“能运用旧法子”。比如“北平街上有人打架,巡警走过来,两面作和事佬,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和平了结”。
瞿兑之还有另一掌故著作 《故都闻见录》,此书收录文章34篇,这些文章最初发表于 《申报》 第2卷第7号至12号,内容多记北京建筑、市场与风俗。瞿兑之还编著有 《北京历史风土丛书》 (北京广雅书社1925年)、《北平建置谈荟》 《北平史表长编》 (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1934年) 等。
在对北京民俗的记录中,除了瞿兑之,夏仁虎、于非庵和金受申的著作较为著名。夏仁虎是近代著名学者,清举人。其 《旧京琐记》 是记述北京的笔记类名著,主要记述同治、光绪年间到清末的北京民俗,所记大多为作者见闻。该书总体上属于民俗著作。按作者的话说,就是:“是编所记,特刺取琐闻逸事,里巷俳谈,为茶余酒后遣闷之助,间及时政朝流,亦取其无关宏旨者。”全书分为十卷,分为“习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等。
于非庵本是工笔花鸟画家。20年代在 《晨报》 发表北京民俗文章,署名“闲人”。1928年,由晨报出版部编为《都门钓鱼记》 《都门艺兰记》 《都门豢鸽记》,时称“都门三记”。“都门三记”大致记述了北京民俗的种种知识和金元以来北京人的休闲生活史料。比如,关于钓鱼,“东南城”与“西北城”的风俗就大不一样,“在东南城者,用钩既小,竿多敷漆,善用红虫”,而西北城则要驾舟、饮酒,甚至烹鱼,见出内城之尊贵与南城的贫贱。周作人评价说:“于君在北京是以字画和印出名的,但是我……最为推重的乃是闲人的文章,因为这个我还比较知道一点,对于书画实在是个外行。闲人的那些市井小品真是有他的一功,松脆隽永,没有人能及,说句俏皮话,颇有他家奕正之风,可以与 《帝京景物略》 的有些描写竞爽吧。”
金受申也是一位民俗大家。从1935年开始,在 《华北日报》 撰写《北平历史上游赏地记略》 与 《北平剪影》。他的系列专栏文章还有1937年的《故都杂缀》 发表于 《新兴报》,《北京通》 (45篇) 发表于 《正报》,《新京旧语》 发表于 《全民报》。
金受申最著名的民俗著作,是1938年初至40年代初,为每周一册的《立言画刊》 撰写的“北京通”专栏文章,陆续写了两百多篇。这些文章的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作者在北京的居住经验。1989年,北京出版社将金受申在 《立言画报》 上的“北京通”系列文字,归纳为六个专题———“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下层剪影”等,以“老北京的生活”为名重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