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
虽然好莱坞的夏季巨制来一部看一部,其实我非常无心装载。例外当然有,譬如今年气温尚未攀越二十五度,我就开始盼望法国应景大片《小尼哥放暑假》(Lesvacances du Petit Nicolas),穿红衣的主角和小朋友雀跃到蹦蹦跳跳的海报一在巴黎街头出现,简直巴不得返老还童,加入脱绳猴子的浩荡队伍。五年前Sempé漫画初登银幕的《小尼哥》,好看得令人拍烂手掌,那群童星又漂亮又趣致又有个性,散场后适龄男女有没有立刻赶回家开工,引致九个月后人口剧增不得而知,原装绘本的销量则肯定急升,生不逢时并且生不逢地的异乡人尤其急急补习。姗姗来迟的第二集终于面世,哪有不冲往戏院先睹为快之理?
生长在四季炎热的南洋,我直到很后期才明了歇暑的真正意义。那时在新加坡法国文化协会上课,教材中带领学生漫游口腔的一家四口,父母子女各师各法,务求全方位介绍巴黎小资生涯。忽然有一天,爸爸办公室的椅子还没有坐暖,举家就以揭竿而起的姿态高嚷envacances,头可断血可流的革命热情,悉数灌注在天外飞来的陌生名词里。生长在赤道的生物惊魂甫定,第一次得悉在欧美某些国家,温度表飊升的七月八月,百姓是不必上班上学的,经济能力允许的话,打点行李哪儿凉快哪儿搁着去。
眼看法国人放暑假放得这么熟极而流,你会以为他们从盘古初开就获得上帝眷顾,办公时间年年打九五折,其他人身水身汗苦干三百六十五天,他们辛劳十一个月便拍拍屁股享乐去了。却原来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支懒惰大军也是直到近代才获得生活特别优惠:1936年左派政府上台,果然言出必行为劳动人民谋福利,立下不分贵贱人人可得两周有薪假期的法例,从此有增无减,将全国男女训练成度假专家。数月前庞比度中心的CartierBresson回顾展,就有一辑原刊共产党画报《Regards》的照片,纪录了第一次全民放假盛况,乡下佬出城有之,“市侩”享受南部阳光有之,共同点是一片喜气洋洋,不必圣诞老人派礼物,大家浸淫在节日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