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通信的前辈中,颇有几位擅长写信者,如萧乾、郁风、贾植芳、黄裳、黄永玉、黄宗英、杨苡、邵燕祥等。其中,杨苡先生写信不多,如有来信,大多洋洋洒洒,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其情感人。尽管她一再叮嘱有的信阅后撕掉,但我怎么舍得?
认识杨苡先生很晚,她的大名却早知道,读过她翻译的《呼啸山庄》,当然,还有更直接的原因。一是因为巴金。八十年代初研究巴金时,她所写巴金的文章,以 及她整理出版的巴金书简《雪泥集》,是我们的必读;一是因为她的哥哥杨宪益。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在北京时常与杨宪益见面,杨宪益少不了总会提到他的这位住 在南京的妹妹。我一直无缘相识杨苡,直到2000年,我写出《一同走过:杨宪益与戴乃迭》画传的文稿,寄至南京,请她教正,并提供相关照片,这才有了长达 十多年的通信往来。
2001年我们第一次通信,没有见过面,杨苡客客气气地称我为“李辉先生”,后来她说,她本来以为我是与邵燕祥年岁接近的 人,等见过面,她便习惯叫我“李辉”,信中不止一次还亲切地称我“阳光大男孩”。虽然当时我已五十左右,早接近人们常常说的“五十岁的老头”,可是,在八 十几岁的老人眼中,哪怕五十岁、六十岁的晚辈,还是年轻人,还是小孩子。
杨苡老人喜欢聊天,可惜她远在南京,偶尔去一次,也只能呆上半天。不 过,所谈不多,每次却都极为开心。话题漫天飞,信马由缰,跑到哪里是哪里。巴金、李尧林、穆旦、沈从文、萧乾、萧珊、汪曾祺……一个个与她生命历程密切相 关的人,一件件难忘往事,都在其中。她的记忆极好,也善于讲述,诸多细节描述得绘声绘色,颇为生动。只可惜我向来不大习惯录音,错过了记录下精彩故事,现 在想来,真是遗憾。
谈得最多的,当然是她的哥哥杨宪益。哥哥是她一生的崇拜对象,甚至可以说是偶像。在写给我的信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她对哥 哥的一番情深意切。她把哥哥称作“了不起的杨宪益”,是她心中谁都无法取代的第一人!我也深知,她之所以信任我,对我厚爱有加,愿意在信中聊天,邀请我去 挑选她的藏书,在很大程度上恐怕与我写过她哥哥的文章相关,这也是她很愿意在信中与我谈论家事的一个原因。再读她的信,最感动人的莫过于她写杨宪益的内 容。
今天,适逢杨苡先生九十五岁诞辰,应《收获》杂志之约,我将杨苡写给我的部分书简予以整理,略加删节,以飨读者。在她的书简中,读她的情感,读她的生命感慨,读她隐含于字里行间的往事伤感,读她文字的细腻质感……
杨苡先生本身就有写不完的故事。如果以她为中心,足可写出一部极为精彩的大书,书中的主角是她,当然,还有杨宪益、巴金、李尧林、穆旦……
真想再去南京,住上几天,走进她的书房,看她坐在洒着阳光的座椅上,听她一次又一次信马由缰地讲自己的故事,讲文学史上那几位与她命运密切相关的人。
谨以上述简单的文字,遥祝杨苡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2014年9月7日,北京,中秋节前夕
文/李辉